中国饮食文化复习试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饮食文化》复习试题 一、基本概念 1、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合。 2、食医合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最早的理论内容。其标志是 《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 ·素问》。 3、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饮食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 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 ·素问》等本草学文著中。 4、孔孟食道: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首先是孔子和孟子饮食观点、 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即孔子的 “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 ”和孟子的食志 —食功 —食德。 5、果腹线: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一般表现为简单再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量质食物的社会性极限标准。 6、果腹层: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的社会基础层次, 由社会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 是反映民族食生活基本水平的社会层次。该层次的食生活基本水准经常在 “果腹线 ”上下波动。 7、饮食文化创造线:位于果腹线之上的相对稳定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标准。 8、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最主要的) 、民族、风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位。 9、陆羽:陆羽( 733~804)唐中叶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中国古代茶学奠基人、茶道创始人,民间称其为 “茶圣 ”、“茶神 ”、“茶仙 ”。所著《茶经》为中国、亦为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茶学巨著。 10、袁枚:袁枚清代中叶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三日 1716.3.25)、逝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1798.1.3),著名诗人、文学家,中国古代食学的集大成者,有 “食圣 ”之誉。所著《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食学著作 的典范。 11、饮食文化层: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社会层次。 12、满汉全席:中国清代光绪初期形成的官场筵式,又称满汉大席或满汉酒席,是康熙年间满席-汉席、 道光时期满汉席的承续发展。 其基本特征是燕翅等海珍与烧烤菜肴的组合。 13、《茶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成书于 758 年,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七千余字,著者陆羽。 《茶经》是中国茶文化成熟的标志,体现了系统的茶学思想和完备的茶道程序,对中国和世界饮茶风气与茶学发展影响重大深远。 14、《随园食单》:1792 年出版的中国历史上成熟典范的食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 “食经 ”,著者袁枚。该书约二万字,由十四单和一序组成,记载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个别食品上溯至元明时代) 的 326 种肴馔茶酒等名食, 系统的食学理论和详确可行的烹调方法。 该书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并有相当的国际影响。 15、酒道:中国酒道源于上古时代形成的酒礼,体现敬、欢、宜的精神,根本要求是 “中和 ”,即孔子所说的 “惟酒无量,不及乱。 ” 16、乌兰伊德:蒙语 “红食 ”,泛指羊、牛、马、骆驼以及禽兽的肉或肉类食品。 17、查干伊德:蒙语 “白食 ”,鲜奶、酸奶、奶酒、奶茶、奶干、奶酪、奶豆腐、奶皮子、奶点心等各种奶品。 18、糌粑:藏族的传统和代表性食品,是青稞炒熟后磨成面;用茶和后手食,若 调以奶茶、酥油、奶渣、糖等则更香甜可口。藏族谑称为本民族的 “方便面 ”。19、茶德:中国儒学传统君子完美人格修养对茶的比德思想, 是传统茶人对茶与茶事的道德和哲学认识的升华,主要理解为:诚、清、真 ——“茶德三昧 ”,即:诚 —诚厚、诚明、诚信、诚敬;清 — 清真、清俭、清正、清明;真 — 真情、真性、悟真、归真。 20、合卺: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新婚夫妇洞房中的共饮合欢酒礼, 破一匏瓜为二杯,一线连两端,取夫妇一体、同甘共苦之意;现代婚礼中的 “交杯酒 ”是其遗俗。 21、民俗: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22、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称饮食风俗、食俗。 二、简答题 1、 茶道与茶艺的关系怎样? 答: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核心。 “艺 ”是指选茶、制茶、用器、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与风格; “道”则是指艺茶过程中贯彻的精神、 体现的思想。茶艺有名有形,是外在表现形式;茶道一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心灵去体会悟识,是精 神、道理、本元与本质。有艺无道则空,有道无艺则枯,艺道结合则灵;二者是相辅相成

文档评论(0)

156****4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