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微软公司生产的产品是电脑软件,而所谓软件就几乎可以被看成“凝聚的知识”,其生产的边际成本(即多生产一盘软件所需要的成本)几乎为零。 像微软视窗这样的软件产品,为研制和生产第一盘软件化费了5000万美元,可是生产第二盘、第三盘……则只需化费微乎其微的一点材料费 所以,对这样的产品,增加生产能够获得巨大的报酬。例如,尽管当初微软公司的年销售额只有苹果公司的一半,IBM的四分之一,但苹果公司每销售1美元只得3.3美分的利润,而微软公司每销售1美元可得30美分。 这就是微软能够致富的秘密,也是知识产业和知识经济能够兴起、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 * 三、知识经济的制度基础 不过,要实现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除了需要新的技术以外,还需要与之匹配的制度创新。事实上,第五个技术经济范式本身要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成功地扩散,也只有在相应的社会制度框架的匹配下才能实现。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案例 高技术产业化中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大家知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高技术产业,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得益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经济范式的兴起。其基础和核心技术,如电子计算机、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至50年代末就已经在美国产生。但由于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创新尚未建立,美国经济在70、80年代却呈现滑坡 * * 90年代美国高技术产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除了已有的高新技术之外,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企业和接受风险投资的高技术企业,这样一些金融和企业制度创新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过,制度创新一定要到位,否则徒有虚名就达不到与技术创新相匹配的目的。如我国早在1985年就曾建立了大陆第一家专营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简称中创),此后,一些省、市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或科委等,也曾相继出资开办过一些地方性的风险投资企业,但它们的业绩普遍不佳,中创甚至因违规炒作期货被套而破产关闭 这里的关键是,那时我们的这些风险投资公司都为政府所办,与美国的私人风险投资公司相比,性质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就像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性质完全不同,效率也完全不同一样 * * 知识生产的制度结构 在第四讲中,我们曾经详细地论述过这个问题。现在,结合知识经济的问题来看,可以发现这种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一方面需要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度支撑。知识生产制度,特别是其中的知识产权制度乃是知识经济制度结构的核心 我们不妨再温习一下有关内容:知识生产的制度结构是由科学制度、技术制度和企业制度三种制度组成的三足鼎立结构,知识产权制度则是由发现优先权、发明专利权和商业秘密权这三种权利组成的三足鼎立结构。 整个结构不是三者简单的搭积木式组合,而是包含彼此间融合的整合。既有两两融合,又有三者的融合,形成一个有层次的有机整体 * * 反公地悲剧、私有财产的边界和知识私有化的限度 1968年,美国学者哈丁(G. Hardin)提出了后来成为经典的“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理论,它说明一种资源如果有多个所有者享有使用的特权(the privilege to use),而无人有排他的权利(the right to exclude),就会导致对这种资源的过渡使用。这个理论在学术界是众所周知的 30年之后的1998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海勒 ( Michael Heller ) 提出了作为其镜像的“反公地”(anticommons)概念,指出一种资源如果有多个所有者拥有排他的权利,但无人享有使用的特权,就会出现对这种资源的使用不足。可惜,这一“反公地悲剧”理论目前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和反响 根据这个理论,海勒又在1999年进一步提出,为了实现其经济上的效率,私有财产包括知识的私有化应该有一个边界(the boundary of private property)。 * * 私有财产与反公地财产的差别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1 2 3 A B C 1 2 3 A B C 私有财产 反公地财产 方框1、2、3代表某财产如土地,粗线代表对财产的初始分割。左图表示私有财产体系,以对财产的垂直分割为特征,A、B、C分别拥有对财产1、2、3的核心权利。右图表示反公地财产体系,以对财产的水平分割为特征,每个所有者都拥有对财产 1、2、3的排他权。 * * 在左图中,私有财权所有者A可以决定如何分割对财产1的核心权利(注意:财权是一簇权利束,如占有权、使用权、使用的收益权、转让权、保护权、赠与权 …… ),或许出租,或者抵押他的财产。其效果与一开始就作为反公地产权来作的分割是不一样。 对于右图,各反公地所有者之间不存在等级式的决策和协调关系,为了完整地使用这一财产而彼此进行的交易,要花费很高的成本,以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课件-土力学(完整).ppt
- 大学课件-组织行为学(完整).PPT
- 大学课件-社会学概论(完整).ppt
- 大学课件-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完整).ppt
- 大学课件-造纸助剂(完整).ppt
- 大学课件-西方经济学 董建新(完整).ppt
- 大学课件-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完整).ppt
- 大学课件-塑性理论(完整).ppt
- 大学课件-应用统计学(完整).ppt
- 大学课件-现代应用文写作(完整).ppt
- (八省联考)2025年上海市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试卷带解析及完整答案(夺冠).docx
-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精选题(含答案).docx
- (八省联考)2025年吉林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试卷带解析附参考答案【精练】.docx
- 2025年黑龙江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模拟试卷带解析精编答案.docx
- (八省联考)2025年上海市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试卷带解析【基础题】.docx
- 生物学植物学知识点详解.doc
-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3章 阶段复习(五) 电磁感应和交变电流.pptx
- (八省联考)2025年上海市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试卷带解析及完整答案【考点梳理】.docx
- (八省联考)2025年天津市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试卷带解析附答案(研优卷).docx
- (八省联考)2025年上海市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试卷带解析附参考答案【实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