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检测卷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尤其是在早期传统中, “道”和 “德 ”最早是分开来讲的。 “德”观念的产生当在原始社会,与氏族有关。巴新生先生认为 “德”观念的发展有四个阶段: 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 殷商时期的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 西周君主的祭祀征伐、 视察巡行即统治者的政行;春秋时期的道德观念即普遍的道德判断标准阶段。 “道”观念的出现当晚于 “德 ”观念。
从原始语义上来分析, “德”观念最早为一种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为部族成员所共有。而 “道”观念的原始意义是所行的道路,也是一种普遍的观念。 可见,“德”观念同 “道”观念在其产生的初始意义上,就有一种成长为普遍性的趋向, 都具有成为普遍观念的可能性,这是它们最终走向抽象范畴的一个前提。
从字义上来考察, “道”从首从行,点明了人在 “行”时,要时时抬头,或“仰首 ”“ 向外 ”,以 “观察 ”或“体会 ”那高高在上的“天”或“天意 ”,从而保证天命得以践履; “德”从行从十目从一从心,点明了 “德”之行首先乃是有 “心”之“行”,应该时时注意问“心” ,注意 “ 向内 ”求索,反观自己的 “ 行” 是否是出自 “内心”对 “天”或“天命 ”的洞察。相比起 “道”观念,“德 ”观念更具体,距离人更近。
作为文化现象, 在演变过程中, “德”观念逐渐成为 “道”观念的体现。如《国语 ·晋语》中载,晋厉公六年,范文子率晋军在鄢陵打败楚军后,针对晋厉公的 “无德而功烈 ”,说:“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天道是没有偏私,只把福命授给有德的人。可见,天道的得以体现就是通过 “德”。
西周时期 “德”观念的使用总是与宗教的天命观相结合, “以德配天 ”即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表现。 可是到春秋后期, 随着天命观的不断遭到怀疑, “天”的神学观念也不断被怀疑和剔除, 逐渐向自然天道观转化,与之相配的 “德”也便具有了天道自然的意义。 “德 ”逐渐成了 “道”的体现。于是, “道”是高高在上、供个体效法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 德 ”则是 “ 道 ”在个体身上的凝结和体现,“德”和“道 ”的关系套用柏拉图的话说是 “分享 ”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 “ 月映万川 ”,即 “一切水月映一月,一月摄一切水月 ”。“道”成为统一的、普遍的,而 “德”是个别的、分殊的。
最早将 “道”和“德”连用,见于《易传》及《荀子》。《周易 ·系辞》中也是道、德分言,惟《说卦》云: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在这里“阴阳 ”、“刚柔 ”虽然是连着用的但表达的是两个词意, 所以 “道德”在这里也应是两词并举。 《荀子》中: “故学止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这里道德连用,可能本指道与德, 连用成为一词。汉代以后道德成为常用的名词。
(摘编自薛江谋《中国传统伦理视域
下的“道”“德”关系探源》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 “道”和“德”最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含义不同,产生的时间也不同。
B.从原始语义上看, “德”观念和“道”观念都是普遍的观念,这决定了它们最终走向抽象的范畴。
C.从字义上考察, “道”注意“向外”求索行为是否践行天命,
“德”则把目光引向人自身,比“道”更具体。
D.春秋后期,“以德配天”的情形发生了改变,“德”具有了天道自然的意义,“德”与“道”的关系更近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 进行比较、辨析。B 项,“道”和“德”
原始语义中的普遍性 “是它们最终走向抽象范畴的一个前提 ”,不是
决定因素。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德”观念是发展变化的,例如巴新生先生将“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德”的内涵有所不同。
B.文中引用范文子的话“天道无亲,唯德是授”,是为了证明
“德”观念在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为了“道”观念的体现。
C.在作者看来, “德”与“道”的关系就是所谓“月映万川”,这里“月”相当于“德”,“万川”相当于“道”。
D.“道”“德”在《易传》及《荀子》中连用,此时还应该是两个词,汉代以后才成为一个常用的名词。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C 项根据原文, “月映万川 ”中“月 ”相当于 “道 ”,万川之中的 “水月 ”相当于“德”。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德”观念最早为一种原始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沪科版)选修3-1高中物理第5章磁场与回旋加速器5.6洛伦兹力与现代科技学案6.doc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基础过关练新人教版.doc
- 《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教学设计.doc
- 《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doc
- 《概论课》实践教学参考资料.doc
- 《鬼怪》插曲《因为漂亮》EddyKim音译歌词.doc
-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考试试题总结.doc
- 《季羡林散文集》读后感7篇.doc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500字.doc
- 《骆驼祥子》读后感450字.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最近下载
- 2025内蒙古能源集团智慧运维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标准图集-07FG01-人防工程图集-防空地下室设计荷载及结构构造.pdf
- 2025内蒙古能源集团智慧运维公司社会招聘(10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docx
- 中草药栽培技术 课件 项目1--3 中草药的有性繁殖、中草药的无性繁殖、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栽培.pptx
-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四册Unit10Lesson2Communityspirit课件.pptx
-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知识点材料.pdf VIP
- 数学探究 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pptx
- T∕CACM 011-2016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 单纯性下尿路感染.docx VIP
- 2025年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