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河: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旅游”名镇.docVIP

蜀河: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旅游”名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蜀河: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旅游”名镇 千里汉江徜徉在秦巴怀抱,尽情激荡,自西向东,脚步停在了千年古镇——蜀河。携秦风楚韵,尽情泼墨,描绘出了秦巴脚下浓墨重彩的文化长廊。在这片长廊里,每一粒沙子,每一片瓦石,都打下了汉水文明的烙印。 蜀河镇坐落于素有中华天然太极城美誉的旬阳县城以东53公里处,北倚秦岭,南傍巴山,181.5平方公里土地上活跃着汉、回两族38300余人,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教鼎立,相融与共,锻造出了千年古镇独特的民俗风情。便利的交通,赢得了“小汉口”美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积淀出了千年古镇的灵动之魂。 近年来,蜀河镇抢抓生态文化游的发展机遇和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启动的文化旅游名镇的政策机遇,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依托厚重的汉水历史文化积淀,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以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为契机,以AAA级景区创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发展旅游经济为目标,广泛宣传,科学谋划,多轮驱动,合力推进,不断加大镇区古建修缮保护力度,完善集镇配套基础设施,集镇面貌明显改观,公共设施有效改善,服务功能日趋健全,创建成效斐然。由此,一系列荣誉接踵而至,先后被中央文明委、住建部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重点镇”;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镇”、“省级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如今,古镇面貌焕然一新。 风貌依旧的历史古镇。千年古镇蜀河,是汉江上一个重要码头,历史上在这里曾设淯阳县、黄土县、兴晋县等,据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古蜀国沿汉水西迁途中曾在这里屯兵休整,境内有蜀王冢,蜀河因此得名。汉江、蜀河、仙河在这里交汇,船运盛极一时,小镇在明朝时期就非常繁华,是汉水中游的货仓和大码头,号称第二大重镇。嘉庆年间,曾任旬阳知县的俨如煜在所编的《三省边防备览》一书中称蜀河“商贾云集,为汉江小都会”,外誉为“小汉口”。现在仍留的遗迹历经岁月风雨洗礼,透射着古风古韵,折射出历史的隽永,境内有清末汉江上游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商人会馆黄州会馆、乾隆年间的船帮会馆杨泗庙(旬阳船帮会馆)、嘉靖年间阿拉伯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等古建筑景态各异;八家巷、乾益巷、永安巷、沈家楼等古街小巷幽深静谧;厘金局、电报局、当铺、钱庄、王公馆和古民居等见证昔日繁荣;蜀河城堡、水文题刻、千年五指柏、巨象伸鼻、古井甘泉、岩碥城门、村野绣楼等古迹别具一格。而留存在蜀河中学外墙斑驳可见的清末时期的广告词“大英帝国哈德门香烟”,亦见证着当年古镇的繁华。 在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悉心关怀和倾力支持下,为了更好地开发好保护好古镇,旬阳县把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作为建设古镇、再塑辉煌的不二选择,组建成立了蜀河古镇保护领导小组和蜀河古镇景区管委会,统筹、协调推进古镇宣传推介、保护修复、建设管理、旅游开发等日常工作;脚踏实际,前沿规划,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聘请高层次、高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和知名专家实地考察,先后编制完成了《旬阳县蜀河镇总体规划》、《蜀河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规划》和《蜀河镇文化旅游名镇保护规划》,县政府主要领导又主持召开了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专题办公会议,明确年度建设任务,落实包抓部门,细化项目包抓责任人,形成了县镇两级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帮扶抓的工作运行模式,做到了目标、任务、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四落实”,确保“每月有进度、半年有形象”。按照规划要求分阶段、分节点进行实施,使古镇区各项建设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在古镇开发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精心实施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和修复工程,古镇的古风古貌再度显现。目前,黄州会馆、杨泗庙一期修缮已全部完工,二期厢房修缮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累计完成集镇古民居抢救性修复201户,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按照“干净蜀河、畅通蜀河、美丽蜀河”的总体要求,结合汉江综合整治,狠抓集镇环境卫生、交通镇容整治,着力做好过境国道环境整治、古街区道路“三化”改造、古民居修复等方面工作,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古街区仿古护栏、石凳、店面招牌及台阶改造力度,极大改善了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古镇整体形象。 风韵古朴的文化小镇。蜀河古镇人文景点众多,文化积淀厚重,自古以来作为一个开放的口岸。各地客商为便于聚会和联系,纷纷依原籍建馆结社,根据不同信仰、不同地域在雄关险道上建起众多会馆寺庙。如船帮的杨泗庙、黄州馆、回帮的清真寺、山陕会馆、武昌帮的武昌馆、江西帮的万寿宫及本地帮的火神庙等。因此,古镇的许多名胜古迹都保持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行业特征,蜀河镇因此而成为汉江码头文化的代表,各种文化的交织共融也形成蜀河独有的文化。古朴风情,彰显厚重底蕴。身居千年古镇,随处可感受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