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特点
2.1步伐相对更稳健、趋理性
新一轮全球并购狂潮形势下的近五年期间,其中以中国海航、美的、华为、海尔、腾讯、国家电网、万科为代表的多行业、跨区域的诸多中国企业表现非常亮眼。据官方统计(见图表2-1),2015年-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非金融类)依次分别为1214.2、1701、1200.8、1205、1106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国际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相对更稳健、趋理性。
图2-1: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
2.2对外投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并购金额呈下降趋势
2020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146亿美元,同比下降四成,构成了10年来屡创新低的同期最低;官宣248宗并购案,同比减少17%;二季度跌幅较一季度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放缓(见图2-2)。中国资本占据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归属感不断攀升,企业跨国并购由资源攫取型向技术领航和共建全球高端价值链跃进。海外投资50%在新兴亚洲区域,老牌欧洲低于20%,但美洲却比同期增长15%。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日渐多元,区域甄选布局更趋合理,是双向投资形成齐头并进趋势、中国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向纵深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对外投资结构灵活互补,呈多元化流向消费品、金融服务业、互联网技术应用、采矿和金属业等领域。
图2-2:2015-2020年上半年中企官宣海外并购额(亿美元)
2.3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结果。“走出去”需具备三大助力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当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时才不至于让“走出去”畏手畏脚,如鲠在喉;二是国内企业遭遇市场、资源、技术瓶颈,亟需国外对应补血,实现优势互补、配置互通,技术互享,甚至跻身制高点;三是企业需具天然国际视野、吸引先进技术、国际管理经验、打造国际品牌的欲望。通过对外投资跨国经营可以提升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这外因内需双层联动与世界经济实践总结发展规律也相一致。
2.4商业动机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商业动机: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的需要。中国经济须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桎梏,正在由制造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要素驱动经济向效率驱动,最终向创新驱动经济转变。收购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优质公司或技术资产,可借此提高技术能力并加快推动转型升级,进而获得能够匹配日趋成熟的高价值品牌需求同时也提升内生性增长;二是对企业估值的差距过大正推动中国企业加速并购海外优良资产来提升自身价值;三是全球化经营是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 “壮大”自身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加速自身国际化发展已成为趋势;四是国家政策支持。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和我国发展动力驱动的形势下,中国企业脚步走到哪里,国家政策和保驾护航就会跟到哪里,实为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2.5金融支持体系的日趋完善
中资银行是支撑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中流砥柱。中资银行通过多年的国际化建设和渠道体系的完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且脉络布局后劲充盈,增长态势明显。在跨国经营中,“走出去”企业是肌体,金融支持是血脉,两者依然是“命运共同体”。大型中资银行培养和拥有一大批高学历、具全球视野、境外工作经验丰富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创新也大大加强了银行核心业务便捷线上跨境的开展;在 “一带一路”建设以的沿线国家或地区中资银行积极响应“企业走到哪就服务到哪”,建立大量一级分支机构或网点,在强化金融创新与合作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提升跨境风险管控能力方面、深化跨境监管交流合作方面、积极对外开放和扩大海外布局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