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心理学.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与心理学 我们于;两年前,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一文,表 达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 来分析我们中国文化的心理学的意义, 进而发挥中国文 化中所固有 的心理学的精神与思想。那么现在,以“中国文化与心理学”为题 目,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从中国文化来看心理学; 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心理学的 影响,或者说应该 具有的影响。我们拟就三个方面,来展开我们关于“中国文 化与心理学”的思考。 、为西方提供智慧一一接触“东一西方心理学” “ 东—西方心理学”又被称作“智慧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家们对东方 文化和心理学思想的一种追求。 “西方的科技与东方的智慧”,是人们所常听到 的。就心理学 而言,实际上,西方学者们对“中国智慧”的神往,往往并不亚 于中国的心理学家们对西方“认知心理学”的迷信。“认知心理学”在 20 世纪 60 年代逐渐成为西 方心理学的学院派主流,但是,心理学的意义与发展往往并 不局限在“学院派”的掌控之中。且不说“人本主义心理学”一直是西方认知心 理学的重要补充,而作为 心理学发展之真正主流内容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分析, 包括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 便一直在认知心理学涉及的范围之外, 一直受着传统 精神分析和心理分析的影响。 可 以这样说,“东—西方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正在逐 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或分支。 在考西尼 (R.Corsini)1984 年出版的《心 理 学百科全书》中,便已经写入了有关“东—西方心理学”的词条。在我们的理解 中,东西方心理学并非强调东西方心理学的差异, 而是致力于东西方心理学的沟 通 交流与整合。对于这一发展中的心理学领域,同样需要我们的理解。 若 是把“东—西方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术语,那么它的基本内涵是 要把东方的哲学与心理学思想传统, 包括中国的儒学、 道家、 禅宗以及印度佛教 和印度哲学、 伊斯兰的宗教与哲学思想、日本的神道和禅宗等,与西方的心理 学理论及实践结合起来。由于“东 - 西方心理学”这一概念主要是西方心理学家 们提出来的,所以, 它所强调的是对东方思想传统的学习与理解。 早 在 60 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史家墨菲 (G.Murphy) 便已经开始关注东方的 心理学思想传统。 随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以及与此有关的人类潜能运 动,东方的禅宗与道家思想迅速在西方传播。我们考察了 70 年代后期以及 80 年代出版的《人格心理学》专著, “东方心理学”开始成为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 新的 章节。比如,霍尔 (CalvinS.Hall) 与林哲 (GardnerLindzey) 在其经典性的 《人格心理学》新版的时候 (1978) ,提出“由于人 们对东方思想日益增长的兴 趣,我们认为有必要提供有关东方人格理论的内容, 以及论述这种人格理论对西 方心理学的影响。于是,霍尔与林哲专门邀请后来以“情 感智力”而闻名的东 方心理学研究者高尔曼 (D.Goelman) ,撰写了其中的第 10 章“东方心理学”。 1996 年,我们作为富布莱特 (Fulbright) 学者前往美国讲授 “中国文化心理 学”的时候,曾经与内布拉斯加奥马哈大学心理系的格尔登?柏克(Gordon Becker) 合作,一起为学生主讲“东方心理学”的课程。格尔登?柏克是最早在美国大学 开设“东方心理学”课程的教授之一。他自己坚持“坐禅”已经有 20 余年,其 老师是曾经在 60 年代参与建立美国旧金山第一所禅院的大忍和尚 (Dainin Katagiri) 。按照其原来的教学计划, 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印度的哲学与佛教, 以及日本的神道与禅宗。尽管他会提到中国儒学和道家哲学,但并非重 点。于 是,我们的合作也正是从把“中国文化心理学”作为东方心理学的主流,乃至主 要内容开始。整整一个学期的授课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于是,我们开始邀 请 其他一些在美国大学开设“东方心理学”课程的教授们,一起研讨了“东方心理 学”之课程设置与内容,以及东方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发展。 后 来,我们前往曾经建立美国第一个 “东-西方心理学系” 的加州亚洲整合 学院(California In stitutio n In tegral Studies) ,并且与负责东西方心理学 专业的莱朗博士一起合作,进行“东-西方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同时为帕露?阿 图的“超越性心理学研究院 ” (Institute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的博 士研究生们讲授 “中国文化心理学” 。当这些有关东方心理学的体验与荣格的分 析心理学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似乎已经获得了某种系 统性的理解;当我们逐 渐深入对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与理解的时候,“东 -西方心理学”的深层意义也 日益呈现。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