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演示教学.pdfVIP

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演示教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贾岛《寻隐者不遇》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全诗翻译赏析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言:说。 处:去处。 1 寻:寻访。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2. 不遇:没有见到。 3. 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 言:回答说。 5.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处:地方。 【诗文解释】 一: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就在这座 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二: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 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知道就在这座 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作者】 贾岛( 779-843 ),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 涿县)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练,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 有 “郊寒岛瘦 ”之称。 【赏析】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 这是一首问答诗, 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 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 描摹得淋漓 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 衬出钦慕高仰。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 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一唱三叹, 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 诗中有一 「问」三答,将三番问答精简为二十字。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 入及对友人的关切,又表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 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首句 “松下问童子 ”,从表层上 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 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 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 活情致。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着诗人的层层追问,意思层 层递进,言约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答: “言师采药去 ”,从全诗的结构看,从环境氛围的渲染,进入 到行动的白描,从抽象进入到具体。 我国古代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 秦皇汉武, 就是一种典型, 乃至秦汉方士盛行, 欺诈成风。 与此不同, 高蹈世外的隐者注重的是自身修炼。在隐逸生活中,悟道、养生与服 药(保健养生之药)构成主要的内容。魏晋以还尤其如此。因之,对 隐者说来, 采药是一项有重要的活动, 其效用或还不仅在于服药能养 生,更在于为采药而攀峰登岭,就是极好的体育锻炼。于是,对于真 正的隐者,善悟道,擅养生,能采药也就是三位一体的事了。道行高 深就表现在鹤发童颜,往来如天马行空。童子言师采药去,正是把隐 者这一典型特征揭示出来,同时添了诗人伤其不遇的惆怅。 第二答,是针对诗人何处采药的问话而来。 这一答很明确肯定, 似乎给了诗人若干追寻的期待, 不过紧接着第三 答一转,好像是猜到了诗人的这种期待, 最后给了一个没有结果的回 答: “云深不知处。 ” 这时,山峦之高峻,云霞之深杳,隐者之神逸,蓦然跃进读者的想象 中。 围绕这几句答话, 实际有两种表现结构在交织演进。 一是隐者的 行为表现结构,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 不知处) ,虚虚实实, 宛若云中游龙, 若隐若现, 给人一种扑朔迷离, 恍惚迷离之感, 充分呈现了隐者的风神。 一是诗人自己的感情表现结 构,它由惆怅而期冀(不遇到知在此山中),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 惆怅,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慨喟。诗人本来是僧,后还俗,但仕途并不 得意,因此始终倾羡高洁超俗的世外生活。 “但在此山中,云深不知 处 ”,实际不独是诗人对隐者的描绘,也正是诗人自己所追求向往的 人生境界。 世谓贾岛的诗过分陷于字句

文档评论(0)

137****6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