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蜀道难》导学案答案
编制人 :郭仁玲 2009—2—8
【学习目标 】 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理解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4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理解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 1、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
2 、、体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解题,疏通文句,为赏析诗歌打好基础。
【作家作品】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
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
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
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
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
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
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
出一些饮酒求仙、 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 想象丰富奇特,
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
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他“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1
长” 。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
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梁父吟》 《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
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他 是唐代浪漫
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 《蜀道难》是
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
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 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诗中
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
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解题】《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
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险峻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
艰难,并寄予了对朋友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预习导航】
1、阅读课文,给下列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噫吁嚱 y īxūx ī鱼凫 f ú 石栈 zh àn 猿猱 n áo 萦岩峦 y íng 扪参 m?nshēn
抚膺 y īng 巉岩 ch án 飞湍 tu ān 喧豗 hu ī凋朱颜 di āo 砯崖 p īng
崔嵬 cu īwíi 咨嗟 z īji ē 吮血( shǔn)峥嵘( zh ēngróng)万壑( ha)
2、自读全诗,试给全诗划分节奏,然后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
成诵。
3、掌握基础训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