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第二段复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原文的语句加以概括。 ——悲( 予亦悄然而悲) (2)悲又从何而来呢?恐从何而来? —— ①江山不可复识 ——恐( 肃然而恐) —— ②历幽景而恐 * 前赤壁(秋景) 后赤壁(冬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特点:宁静清幽) (特点:险峻、冷清、深幽) 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的感叹? 社会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 个人心境:作者平生第一次大起大落 * 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用原文作答)这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 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顾 适 玄、缟 戛然: 西 须臾: 畴昔 顾 惊寤 看 恰逢 向西飞(动词) 黑 白 从前、以前 回头 惊醒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声音响亮悠长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 * 2、这段写夜逢孤鹤和梦中会道士有什么内在联系?传达的诗人的情感是什么? 鹤和道士的形象是联结的,分不清是鹤化为道士还是道士化鹤,正如庄周梦蝶,分不清是庄周化为蝴蝶。孤鹤、道士与作者虽三而一。 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带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1、鹤的意象含义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作用:写夜逢孤鹤正是为了下文写梦中会道士做一个铺垫。 企望超脱尘世,又有“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 前赋的结尾,情感在说理中复归于乐,而后赋的结尾却是“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联系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这两件事进行思考和探讨。 * 《古文观止》评语:“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客,并无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就是说,只有一片虚无缥缈老庄哲学,借此来表现哲理。 另一理解:梦醒后开窗寻找,夜色茫茫,不仅仅不见孤鹤和道士,连自己的前途、理想、追求和抱负也同样不可求。作者以此结尾,真是一笔双关,意味深长啊。 对结尾“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的理解: —— 空。 * 小结 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转换: 由景而乐 乐而再游赤壁 又因景物而生悲愁 之后又归于随遇而安淡泊 借梦境表达超脱尘世的态度及“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空) * 面对逆境的态度 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 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 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 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 * 描写 景色 游览 方式 运用 手法 感情 变化 主旨 表达 写赋 原因 不 前 赤 壁 赋 同 后 赤 壁 赋 点 * 描写 景色 游览 方式 运用 手法 感情 变化 主旨 表达 写赋 原因 不 前 赤 壁 赋 描写秋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在舟上观景、抒情、议论。 用赋的主客对话传统形式,表达对宇宙人生看法。 美而乐乐而悲悲而感感而悟 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人生短暂。超脱旷达,主旨显豁 与客泛舟月下,围绕江水、明月、清风,抒情议论。 同 后 赤 壁 赋 描写初冬江上之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不仅在舟上,还舍舟登山。游山后又登舟,更象一篇游记散文。 道士化鹤梦境照应前赋羽化登仙虚幻故事,抒发超脱之情。 由景而乐因景而悲随遇而安逍遥物外 通过景物描写和叙述,表达“人生如梦”的感慨。主旨隐晦。 从东坡雪堂出来散步,面对月白风清的良夜,偶然产生游兴。 点 *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采用以赋记游的形式, 而且加以创新,以骈散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 将写景、叙事、抒情与说理有机融为一体, 而又归于自然畅达,典型地表现了苏轼散文 的风格特点。 * 后赤壁赋 宋·苏轼 * 临皋? 黄泥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Y∕T 6540-2021 钻井液完井液损害油层室内评价方法.pdf
- 第18课 《我的白鸽》课件(共46张PPT).pptx VIP
- 2025-2030中国裹粉市场动向追踪与企业经营发展分析研究报告.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工艺评审报告、评审意见汇总表 .docx VIP
- 延安市各区县地表水系图.pdf VIP
- 初一语文语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pdf VIP
-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0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任务单).docx VIP
- 土地增值税清算与最新土地增值税反避税应对实务.ppt VIP
- 双能量CT临床应用指南.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