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简介 高二生物专题讲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生物专题讲座】 发酵工程简介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了发酵原理,人们才认识到发酵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此后,随着纯种微生物的分离及培养技术的建立,以及密闭式发酵罐的设计成功,使人们能够利用某种类型的微生物,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生产,逐步形成了发酵工程。那么,什么是发酵工程?应用发酵工程能够生产哪些产品呢?下面以谷氨酸发酵为例进行介绍。? ?一.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 ?? ?谷氨酸是鲜味剂味精的主要成分,以前用植物(如大豆)蛋白质水解法生产。1957年,日本率先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成功。常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培养基通常用豆饼(或马铃薯等)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①等配制而成,呈液体状态,因此也称培养液。其中的生物素是生长因子。培养液配制完成以后,投放到发酵罐中,通入98kPa的蒸汽进行灭菌,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菌种,即为接种。 ?????发酵罐是一种圆柱形的容器,容量从几升到几百万升不等,上面连接有通气、搅拌、接种、加料、冷却等装置;此外,还有对温度、pH、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进行检测和控制的装置(如图)。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菌,因此,发酵过程要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并通过搅拌,使空气形成细小的气泡,迅速溶解在培养液中(称溶氧);同时,也能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它们对原料的利用率。在温度为30~37℃、pH为7~8.0的条件下,经28~32h,培养液中就会生成大量的谷氨酸。最后,将谷氨酸从培养液中分离提取出来,通常每升培养液中能得到谷氨酸50~100g。提取出来的谷氨酸用适量的Na2CO3溶液中和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分离等步骤,便制成了味精。 ?二.?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 通过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如图)。? 1.菌种的选育? 要想通过发酵工程获得在种类、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符合人们要求的产品,首先要有性状优良的菌种。最初,人们是从自然界寻找所需要的菌种的,但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菌种,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20世纪40年代,微生物学家开始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育种,就是用紫外线、激光、化学诱变剂等处理菌种,使菌种产生突变,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如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黄色短杆菌就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这种育种方法已在氨基酸、核苷酸、某些抗生素等的发酵生产中获得成功。例如,在1943年刚开始生产青霉素时,青霉素的产量只有20μg/mL左右,经过长期的诱变育种,如今青霉素的产量已达到85 000μg/mL以上。 ?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家开始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构建工程细胞或工程菌,再用它们进行发酵,就能生产出一般微生物所不能生产的产品。例如,将大肠杆菌的质粒取出,连接上人生长激素的基因以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然后,用这种带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工程菌进行发酵,就能得到大量的人生长激素。??? ???20世纪60年代以前,常用薯类、谷类等粮食作物配制培养基,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随着新型菌种和微生物酶的开发应用,野生植物淀粉、甘蔗糖、秸秆水解物,以及乙醇、醋酸等石化产品都能用来配制培养基了。 ?2. 培养基的配制? 在菌种确定之后,就要根据培养基的配制原则,选择原料制备培养基。由于培养基的组成对菌种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基的配方要经过反复的实验才能确定。 ?3. 灭菌? 发酵工程中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的纯种,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入其他微生物(称杂菌),一旦污染杂菌,将导致产量大大下降,甚至得不到产品。例如,如果青霉素生产过程中污染了杂菌,这些杂菌会分泌青霉素酶,将形成的青霉素分解掉。因此,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4. 扩大培养和接种?? 在大规模的发酵生产中,需要将选育出的优良菌种经过多次扩大培养,让它们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再进行接种。?? ?5.发酵过程? 这是发酵的中心阶段。在这个阶段,除了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的细菌数目、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外,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培养基组分,以满足菌种的营养需要。同时,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这是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例如,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pH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当溶氧不足时,生成的代谢产物就会是乳酸或琥珀酸。因此,随时检测影响发酵过程的各种环境条件,并予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