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源》与中国辞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辞源》与中国辞书 近日,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辞书《辞源》在出版百年之际,又推出了第三版。如果说老版《辞源》在内容、注释、编排等方面为中国现代辞书的编纂开创了一种新模式的话,那么新版《辞源》的出版发行,则代表了一种文化和精神上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的辞书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的《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到近现代的《辞海》《辞源》,都是历代学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特殊的图书,辞书在传承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有着其他典籍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谓“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 许慎和《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讲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渊源的古文字学专著,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 《说文解字》是东汉学者许慎编纂的,这位许老先生是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人,生于公元58年,死于147年,活了整整九十岁,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高寿者。从史料上看,许慎是一个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人,十七岁时就被选拔为汝南郡功曹,协助太守(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管理全郡事务,几年后又被举为孝廉,进京任职。当时的首都是洛阳,到洛阳后的许慎眼界大开,接触到了许多原来没有见过的经书典籍,又师从经学大师贾逵钻研古文经,学业更加精湛,很快便以“性淳笃,博学经籍”之名名动京师,被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许慎字叔重)”。 东汉时期的学术界分为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两派争论十分激烈。今文经学派认为经书是圣人之言,字字句句背后都有微言大義;而古文经学派认为应重视语言文字学,要根据字的意思来解释经书。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他认为先有文字而后才有五经,要理解五经就离不开文字。当时已有很多学人不了解文字的最初起源,如何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文字呢?许慎决定写一部介绍文字来历的辞书,对常用汉字的源流进行一番梳理,他将这部书定名为《说文解字》。 为了编撰这部《说文解字》,许慎费尽了心思,从公元100年到公元121年,经过二十多年的推敲、修改和增删,直到准确无误后才让儿子将其献给朝廷。《说文解字》全书共收汉字9353个,另有异体字1163个,许慎创立了540个部首,将这9353个汉字分别归入540个部首。这种按部首排列汉字的字典编纂法,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对后世中国字典的编撰影响深远。虽然以现代眼光看,其中还有一些不规范不科学的地方,但许慎发明的这种方法却一直沿用至今。 《说文解字》是以小篆和隶书编撰而成的,以小篆做字头,隶书做注解。我们都知道,小篆盛行于秦代,东汉时期早已使用隶书,许慎为什么要用小篆编著辞书呢? 据研究者考证,不外乎以下这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小篆字体是当时唯一一种被规范过的文字。秦灭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为了便于交流沟通而实施“书同文”的政策,第一次把汉字字形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二是因为小篆字体在汉字发展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三是许慎编撰《说文解字》的初衷是为了解读儒家思想,而当时的儒家经典多是用古文字大篆和小篆编成的——鉴于这些原因,许慎用古文字编著《说文解字》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康熙字典》背后的故事 《康熙字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典”命名的辞书,也是唯一一部能与《说文解字》相提并论的字典。 1710年,此时的康熙皇帝早已平定天下,傲视四方,但全国的读书人却还用着先朝的字典,心高气傲的康熙大帝心里当然不是个滋味,于是便命张玉书和陈廷敬等人以明《字汇》和《正字通》为蓝本编纂一部大字典。字典的编纂工作本来以张玉书为主,陈廷敬辅助,但不久张玉书病逝,陈廷敬于是继任总修官。 陈廷敬是山西晋城人,如今赫赫有名的旅游景区皇城相府就是他的宅邸。陈廷敬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原名陈敬,因同科进士中有同名者,所以顺治皇帝便给他加了一个“廷”字,从此改名陈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康熙帝师、吏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是康熙年间的名臣。为了尽快完成《康熙字典》的编撰任务,陈廷敬付出了很大心血,不仅亲自审阅文稿、编订目录、考校典籍,还不忘招纳天下贤士共同参与,据说他的儿子陈仕履就是在“出榜招贤”的时候被聘为《康熙字典》编修的,父子共同为国家编纂字典,也算是中国辞书史上的一段佳话。 《康熙字典》历时六年而成,全书共收录汉字47035个,是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以古代诗文溯其字源,又以各代用法佐证文字的变迁,自成书以来经久不衰,影响深远。但毋庸讳言,《康熙字典》也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几十年后,江西一名名为王锡侯的儒生利用十七年的时间编撰了一部《字贯》,将《康熙字典》作了一番全面的修订。但这部《字贯》却因没有避讳康熙、乾隆的名字而遭到朝廷封杀,王锡侯被满门抄斩,就连看过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