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黍成可为酎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八月黍成可为酎酒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陶器。文章结合最新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分子生物考古报告与古文字学,在国际化视野下比较外国对于迦南、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类似器形陶器的用途的研究,认为仰韶小口尖底瓶是先人酿造原始酒类饮料时所用的酿具与酒具,也是最初转运酒时常用的器具,而后衍生出了更多的使用方式,它们是中国原始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起源的见证者。小口尖底瓶最初的功用是酿酒,随着酒超自然色彩的加深,其逐渐成为庙堂之上沟通先祖与现世的礼器,最终被龙山更为复杂庄严的礼器——酒器组合所取代。 关键词:小口尖底瓶;仰韶文化;原始酒文化;酿酒 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最重要的代表性陶器之一,最早见于半坡类型元君庙遗址。在被龙山文化尊、鬶、盉等系列酒器取代前,小口尖底瓶占据了从渭水谷地延续到太行山麓与河套漠北的大片江山。不论是河湟流域的西王村、冀西北曲阳的钓鱼台,还是包头的石虎山,都发现了小口尖底瓶。在仰韶文化的核心区域——渭水谷地与陕豫交界,小口尖底瓶的出土数更以千计。作为仰韶遗存最典型的出土陶器之一,又有奇怪的器形带来的种种谜团和早期汲水理论带来的神化,小口尖底瓶如今已成为仰韶文化乃至考古学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符号。但长久以来,对于小口尖底瓶的准确用途,专家先贤一直莫衷一是。 1 争鸣与评论 小口尖底瓶首见于1953年开始的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清理发掘。最初的考古发掘报告[1]与巩启明先生的《仰韶文化》[2]将这种陶器定义为水器。后又有学者认为,尖底小口瓶应是重大祭祀场合使用的礼器。 1.1 水器说 安志敏先生在考古工作进行之时认为,新发现的大批尖底瓶应是汲水器,因其有較快的沉入水中的速度[3]。尖底瓶是可以自动汲水、瓶满即正的精巧陶器之说滥觞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中国古代物理学史话》中提出尖底瓶可以利用力学重心原理巧妙从河中汲水的观点[4]。这样的物理学解释很快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主流学界所接受。小小的尖底瓶放入水中,不需人扶,瓶满就能自动立起,且滴水不漏,如此精妙绝伦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高超技术的体现。很快,尖底瓶为自动汲水器说受到了许多专家的支持,这样的解释也登上了半坡博物馆的展板与初中历史教材,成为展现先民智慧的事例。但到了1988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博物馆孙霄与赵建刚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动汲水器说的谬误。尖底瓶入水后,无论是在静水还是在河水中都不会很快地沉入水中,入水量一般不到瓶容积的1/3,且由于瓶耳过低,绝大部分尖底瓶在盛水后都因重心高于瓶耳而倾覆[5]。他们认为尖底瓶更可能是背在肩上或背上的运水器。1989年,北京大学力学系与孙霄、赵建刚合作,对7个石膏尖底瓶模型与一个对照模型瓶进行实验,8个瓶中只有一个瓶在瓶满后不会倾覆,其他7个瓶在水满后全部倾覆,这样的器形显然不是为了汲水而设计的。而半坡遗址附近的浐河河道平坦,可以直接汲水,不需要用绳子悬挂器物汲水[6]。综合实验来看,具有“满则覆”性质的小口尖底瓶是不可能用作汲水器的。孙霄猜测小口尖底瓶是古代灌溉时使用的灌溉器。通过实验发现,尖底瓶因为其瓶满则覆的特性,灌溉效率比普通瓶更高,且十分省力。20XX年,王仁湘先生提出小口尖底瓶是干旱地区特有水器的猜测,它的小口可以抑制蒸发过程[7]。20XX年,崔俊俊、马金磊提出小口尖底瓶应是插入地下作保温器皿的原始“暖瓶”[8]。20XX年,韩明友通过实验发现小口尖底瓶相较平底瓶沉降速率更高,能起到净化水质加快杂质沉淀的作用,是古人为了净化饮用水水质发明的净水瓶[9]。 但这些猜测也大多远离了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小口尖底瓶虽然易于倾覆,但其容积太小,单靠小口尖底瓶灌溉效率很低。小口尖底瓶插入土中固然能够保暖,但每次饮用都要挖坑深埋,封住瓶口,岂不浪费大量精力?尖底瓶的设计可以加速沉淀,但沉淀杂质无论如何都不能将水质净化到健康的饮用级别。这些在汲水说被否定后提出的新的水器说观点注意到了尖底瓶的一部分优点,这些优点其实全部服务于尖底瓶的本质功用——一种既需要密封防止蒸发,又需保温,还需沉淀杂质的人类行为。 1.2 礼器说 许多学者认为,相较于日常的汲水、饮水,尖底小口瓶的设计不适合日常生活使用,应是重大祭祀场合使用的礼器。因甲骨文中“酉”字为一个明显的尖底瓶图案,故苏秉琦先生称小口尖底瓶为“酉”瓶。“酉”在甲骨文中较早期卜辞中写作、、,尔后发展出了、、等字形,这些都是一目了然的尖底瓶形象。尖底瓶中的横可能象征着尖底瓶中储藏的液体,而上方的则很像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漏斗。他认为,绘有固定纹饰的酉瓶不是供日常使用的,而是为了满足神职人员宗教上的需求[10]。尖底瓶应是一种祭器或礼器,有些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