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观不可随风摇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语文教育观不可随风摇摆 义务教育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近两年了,笔者有幸参加了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此想和一线教师谈一点体会。 这套教材的确有些新意,但总体看与以往教材并无本质区别,也不应该有本质区别。笔者认为,语文教材成熟之后,稳定性是第一位的。如果摇摆过大,那就说明它还不成熟。成熟之后的任务是完善,是提高。目前这套教材是以前几套教材为基础的,集众家智慧,切合时代发展,稳中有进。因此,一线教师必须把握住它的“新”,并努力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落实到位。比如整本书阅读的问题,比如注重核心素养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温儒敏先生以及其他专家早有文章论述,这里笔者不想饶舌。本文想重点谈一谈它不变的东西。 一百余年的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众多杰出的语文教育人才,编辑出版了上百种语文教材,形成了系统而又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历经时代药王而沉淀下来,风雨不动,安如磐石,成为支撑当代语文教育大厦的基础。我们应该研究它们,继承它们,发展它们。特别是在使用统编教材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披风吹得东倒西歪。 一 语文是母语,既有别于数、理、化,也有别于外语。“语文”,是“国语”和“国文”的省称,—个“国”字奠定了它的国家属性,它是一门关于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课,是地道的“国货”。比如阴阳上去,平平仄仄,依声属对,词曲骈赋,这在其他国家语言中找不到,甚至没有可以对应翻译的外语单词,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此得以体现。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有132篇,占全部课文的48%。这个数量级说明什么?说明一个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古文修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古代文学殿堂,尽情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灿烂辉煌。无论教学改革翻出什么新花样,比如今天翻转课堂啦,明天慕课啦,后天深度学习啦,等等,最根本的是教师要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学养,舍此,语文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永恒的,是基本的。教语文,就应该走中国的路子。朱熹讲“涵泳”,这是中国的传统,过去有效,今天有效,明天还有效。但是,今天的语文课上,琅琅的书声很少听见了,而被讨论、合作、探究替代了,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探究了半天,也没探究出什么东西来,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指出,中国的诗词与音乐关系密切,不懂音乐,就不能很好地欣赏古诗词。可是,今天有几位语文教师能借助音乐知识指导学生欣赏古诗词呢?笔者也常感汗颜,教了几十年古诗词,其实尚未登堂,遑论入室。 龙榆生先生是词学大家,他的《唐宋名家词选》以及《词学十讲》都是重要的学术著作,语文教师不可不渎。他在《词学十讲》中确定的目录是:第一讲,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第二讲,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第三讲,选调和选韵;第四讲,论句度长短与表隋关系;第五讲,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第六讲,论对偶;第七讲,论结构;第八讲,论四声阴阳;第九讲,论比兴;第十讲,论欣赏和创作;附录一,四声的辨别和练习;附录二,谈谈词的艺术特征;附录三,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读到《论比兴》一讲时,笔者立刻联想到,龙先生所谈内容,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学科素养吗?他说,用比兴来谈词,就是要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内蕴,也就是古人所谓要有“寄托”。“借景言情”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运用语言艺术的关键所在,也就是比兴手法的基本精神。龙先生以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为例,“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表面看全是外境,似乎只写荒山茅屋、夜境凄凉的“没要紧语”,然一种忧国忧谗,致慨于奸邪得志、志士失意的沉痛心情,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这与笔者解读《岳阳楼记》的思路不谋而合。笔者以为,“浊浪排空”“阴风怒号”等表面是写景之语,实乃比兴寄托手法。“浊浪排空”即奸臣横行,所以“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登斯楼则顿生“忧谗畏讥”之感。以“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等语隐喻恶劣的政治環境。下一段写“春和景明”“岸芷汀兰”,则是另一番比兴寄托,政治清明,君子得志,登斯楼也,自然“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二 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汉字功夫,这是教好统编教材的必备基础。汉字是地道的“国货”,全球独此一家。我们常说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称雄世界。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发明是汉字。最早的汉字体系是殷墟甲骨文,距今约3600年。甲骨文是—种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5000个,可识者约1/3。它们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与后代汉语言文字是一致的。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在甲骨文中都有所表现。例如战争、祭祀、农业、天气、吉凶,乃至生育、疾病、做梦等事情,在甲骨文中都有不少记录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