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 * 实验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物理化学教研室 2017.4.7 一、目的要求 1. 测定水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尿素(或蔗糖等)的摩尔质量。 2. 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定技术,并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质的理解。 3. 掌握精密数字温度(温差)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凝固点降低原理 含非挥发性溶质的二组分稀溶液(当溶剂与溶质不生成固溶体时)的凝固点将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这是稀溶液的依数性质之一,当指定了溶剂的种类和数量后,凝固点降低值取决于所含溶质分子的数目,即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值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因为: 所以(1)式可改为: 这就是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公式。 式中:?Tf为凝固点降低值;?T*f为纯溶剂的凝固点;Tf为溶液的凝固点;Kf为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单位为K·mol-1·kg;bB 为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mol·kg-1)。 ?Tf = T*f - Tf = KfbB (1) 二、实验原理 (2) 式中:MB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mB和mA分别表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单位为g) 二、实验原理 2.凝固点的测定-过冷法 二、实验原理 (2):溶液的冷却曲线 (1):纯溶剂的冷却曲线 三、实验步骤 1.调节制冷机,设置制冷温度为-1.7℃ 2.调节数字温差温度计 3.溶剂凝固点的测定: 用移液管向清洁、干燥的凝固点管内加入50mL纯水,插入测温仪探头(距底部1厘米左右,同时必需居中)、搅拌器,将凝固点管直接插入制冷液中,上下移动搅拌棒(勿拉过液面,约每秒钟一次)。使水的温度逐渐降 三、实验步骤 低,当过冷到0.7℃以后,要快速搅拌(以 搅拌棒下端擦管底),幅度要尽可能的小,待温度回升后,恢复原来的搅拌,直到温度回升稳定为止,此温度即为水的近似凝固点。 取出凝固点管,用手捂住管壁片刻,同时不断搅拌,使管中冰全部熔化。重复测定三次,每次之差不超过0.006℃,三次平均值作为纯水的凝固点。 4.溶液凝固点的测定: 取出凝固点管,如前将管中冰溶化。分析天平精确称重(约0.8g,0.013mol,M脲素=60),其重量约使凝固点下降0.5℃,投入凝固点管的蒸馏水中,待全部溶解后,测定溶液的凝固点,测定方法与纯水的相同。缓慢搅拌,观察样品管的降温过程,当温度达到最低点后,又开始回升,回升到最高点后又开始下降。记 三、实验步骤 录最高温度(准确至0.002℃),此最高点温度即为样品的凝固点。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三、实验步骤 四、注意事项 1.搅拌不可过快,搅拌棒不可提的过高,以防溶液损失。 2.将尿素倒入水中,保证没有结晶,不要让尿素粘到内管壁上,若少量粘上,可倾斜转动内管使之溶于水。 3.寒剂温度对实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过高会导致冷却太慢,过低则测不出正确的凝固点。 五、思考题 1. 为什么要先测近似凝固点? 由于过冷现象的存在,需采取突然搅拌的 方式控制过冷程度,从而测得固液两相的共存 的平衡温度。为判断过冷程度,就需先测近似 凝固点。 五、思考题 2. 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或太少影响如何? 根据稀溶液依数性范围确定,太多不符合 稀溶液,太少凝固点下不明显。 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