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艺术 9.1 岭南戏剧艺术概论 岭南戏曲艺术.docxVIP

岭南文化艺术 9.1 岭南戏剧艺术概论 岭南戏曲艺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岭南戏曲艺术 教学目标: 1.能列举岭南戏曲的剧种及所在地; 2.能简要概述粤剧、潮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3.能举例说明粤剧、潮剧的审美特点。 戏曲是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的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一种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样式来表演故事的舞台艺术,它与故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它的主要特征是行当化的角色扮演、程式化的动作表演、不同声腔的唱腔体系、虚拟化的表演理念等。戏曲剧种繁多,既包括全国性的京剧、昆曲,也包括各种地方声腔剧种,如河北的评剧,陕西的秦腔,山西的晋剧、浙江的越剧、上海的沪剧、河南的豫剧、湖北的汉剧、湖南的花鼓戏、广东的粤剧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戏曲剧种近千种,但大多数都已成为“文化遗产”,走向衰落。 岭南的地方戏曲既有流播世界的粤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戏曲的活化石正字戏、白字戏,还有各种地方戏,如雷州的雷剧、韶关的采茶戏等,在中国戏曲大观园中具有独特魅力。 第一节 粤剧 一、粤剧的发展历史 粤剧,有“南国红豆”的美誉,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广东、广西两省区和香港、澳门,以及美洲、东南亚的许多国家。于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南宋到明清两代,广东戏曲包括三大类:一是以官僚为媒介而传入的昆曲;二是以客商为媒介而传入的弋阳腔;三是以粤语方言和民谣为基础的土腔土调。粤剧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清雍正初年(1723年),京中名伶张骞(也叫“瘫手五”)因在戏中讥讽时弊,为朝廷不容,南下佛山传艺,以本地土腔为基础,将昆曲、汉剧等剧种的行当、表演程式、舞台设置、传统剧目、戏班管理等移植过来,对“土腔土调”的粤剧进行了一次大变革。随后又将原来是五金冶炼行业的行会组织琼花会馆,转为粤剧伶人的行会组织——佛山琼花会馆,粤剧至此在广东作为一个独立剧种发展起来。张骞也被作为粤剧的祖师为后人所供奉(粤剧戏班另有供奉火神华光、田窦二师的习俗)。 清咸丰四年(1854年),粤剧史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粤剧艺人李文茂为配合太平军,率十万“红巾军”(红船弟子)揭竿起义,在粤、桂、湘、黔等地纵横八年,威震南疆。李文茂性格豪爽、轻财尚义,是有名的“打武家”(武行演员)。一次在广州近郊佛岭演戏,因反抗未开锣先收戏捐,与税吏发生冲突,由此纠集戏班中有志反清之士成立义军,以“红巾”裹头,以戏班行当编制军队,从广东打到广西,所到之处,“一时政治聿新,民风为之一变”,深受民众欢迎。咸丰八年(1858年),李文茂率兵攻打桂林不果,从柳州退回怀远山中,吐血病亡。 李文茂起义失败后,清廷对粤剧恨之入骨,查封佛山琼花会馆,解散粤剧戏班,并禁演粤剧。使粤剧受到空前打击。粤剧艺人有的被镇压杀戮,有的远走他乡逃生海外,有的混迹于外江班(外地传入的戏班统称为“外江班”)打杂,情况极为凄惨。但粤剧艺人并没有因此屈服,广西和粤西地区不少艺人偷偷演戏,延续着粤剧的香火。 这次的起义失败,一是大大培养了粤剧艺人的“反骨”,在之后的民族危急时刻,粤剧艺人总能挺身而出,留下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二是外逃的粤剧艺人把粤剧艺术的种子广泛传播到了海外,逐步形成了今天在全世界凡有将粤语的华人地区就有粤剧粤曲演出的盛况;三是栖身于外江班的粤剧艺人,推动了粤剧和其他剧种的融合,极大的丰富了粤剧的表演手段。 待政治局势稍微平定,为谋生计,粤剧艺人开始重新组班演出,并恢复琼花会馆的行会组织。为方便四乡订戏,又建立了专门办理四乡到省城订戏事务的吉庆公所。为避免清廷耳目以清缴琼花余孽为名进行迫害,吉庆公所所挂出的戏班名以及接戏合同上均用“京都某记”、“外江某记”、“京戏”等称谓,但实际演出的皆为粤剧,所谓“挂羊头卖狗肉”也。此时的粤剧演出为避嫌,采用中州音韵,形成舞台官话,直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才改回粤语演唱。 粤剧的真正解禁,得亏了一个叫何章的艺人。其艺名“新章”,广东番禺沙湾人,因鼻梁生得高,绰号“勾鼻章”。一日随戏班到总督府为其母祝寿演出,其扮演的杨贵妃容光四射、仪态万千,引起其母掩面饮泣。细问才知,何章扮演的杨贵妃与总督早年夭亡的妹妹形神毕肖,其母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此后,何章遂被总督母亲收为义女,借此关系,戏班班主邝新华请何章向总督太夫人求情,请求总督解禁粤剧。后总督果然循其母所请,上书朝廷,请准解禁。粤剧自此方可公开组织演出。 在此时期,对粤剧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还有“八和会馆”的建立。“八和会馆”原为“八和公寓”,建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人”字分开为“八”,意为粤剧子弟为避清廷迫害,宜离开佛山各谋生路;“和”字为团结之意,红船子弟不可内斗,宜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