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书馆法的法律属性及价值取向
摘 要:厘清图书馆法的法律属性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法治建设。图书馆法不宜归属社会法,分析图书馆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可以得出图书馆法属行政法范畴,其法律属性应当是公法,价值取向应重在公益、秩序和效率等社会价值上。
关键词:图书馆法 法律属性 公法 私法 社会法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D922.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5-0101-05
Legal Attribute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Library Law
Gao Feng (The Library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Abstract: A clearly definition of the legal attribute of library law is of benefit to promote library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adjustment object and method of library law,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library law belongs not to the social law or the civil law, but to the administrative law. So its legal attribute belongs to the public law while its value orientation tends to the social value, such as the public welfare, order and efficiency, etc.
Key words:Library law; legal attribute; public law; civil law; sscial law; value orientation
CLC number:D922.16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3-6938(2010)05-0101-05
近来,有关图书馆法的属性问题引起学界的争论,对此问题,学界大致存在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图书馆法属于公法范畴。“图书馆主管部门与图书馆的关系是主要矛盾……图书馆法属于行政法的部门”[1 ]“图书馆法属于行政法之一种——行政组织法,当具公法属性无疑。”[2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图书馆法属于私法范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图书馆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平等主体之间契约关系……图书馆的法律属性主要是一部私法”。[3 ]第三种观点认为图书馆法是社会法。“图书馆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保护图书馆主体本身及读者利益,应当列入社会法范畴。”[4 ]“图书馆法符合社会法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件,其性质属于社会法。”[5 ]
图书馆法的法律属性到底是什么?正确回答此问题有助于正本清源,厘清图书馆法法律属性问题中的若干困惑,促进图书馆法治建设深入发展,并对正在制定的图书馆法起到启示和促进作用。笔者不揣浅薄,试着对该问题作一分析。
1 图书馆法属于社会法吗
法学界基本一致承认应将一国的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法域,即将以国家本位为特征的公法看作是第一法域,以个人本位为特征的私法看作是第二法域。然而亦有少数学者提出,在公法和私法的两法法域之外,应有“社会法”的第三法域的存在,对此问题学者认识并不一致。
一般认为,第三法域之“社会法”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源于德国,在1870年由偌斯勒提出,[6 ]至20世纪50年代,德国第三法域之“社会法”学说经过帕夫洛夫斯基等学者进一步主张或支持,[7 ]得以初步确立并获得一定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社会法”理论由德国传播至日本,此后在日本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学者并创立了各自的社会法学说。据研究,迄今为止,在德国和日本作为第三法域之“社会法”理论基本还停留在理念和具体制度规范分析解释这两个或宏观抽象但虚无空泛或微观具体但无整体自恰理论的层面,并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8]日本学者美浓部达吉更是认为,社会法“不过将公法和私法结合于同一的规定中而已,并不是在公法和私法之外另行构成第三区域的”。[9 ]我国有学者也持相似观点。①近年来该问题的研究有逐渐弱化,甚至淡出人们视野的趋势。
中国法学从德国和日本引进了“社会法”概念,并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1}但“社会法”如何界定至今仍然存在巨大分歧,作为第三法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锅炉本体检修工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试题.docx VIP
-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VIP
- [中国青铜器]01.第一章 概论.pdf VIP
- 德国探亲签邀请函中德文对照.docx
- 2024山西太原市古交市招聘劳动保障工作站和社区低保工作站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带详解.docx VIP
- 2025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模拟试题汇编.doc VIP
- it审计的组织与实施(培训课件).ppt VIP
- 2025社区两保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VIP
-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课堂镜头.doc VIP
-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与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