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有为与图书馆的渊源
摘 要: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主张维新救国,变革图强,深受国人的敬仰。康有为的一生与我国图书馆事业有着很深的渊源,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探索者,他开办“书藏”,游历各国图书馆,为创建中国近代图书馆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康有为 图书馆 渊源 书藏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欧洲十一国游记》、《广艺舟双楫》等。
一、推崇西方的学子
康有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学习儒家思想,年纪稍长后便专精涉猎,博采旁搜,以至于在30岁时,几乎读完了著名的中国古代典籍群书。除了阅读中国传统典籍以外,康有为还读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及利玛窦、艾儒略、徐光启等人的译书,大大拓展了视野,从而产生了了解西方、了解世界的强烈愿望。从此,康有为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那些他所能得到的西方书籍。
1879年,康有为游历了香港。“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这次香港之行使他开始真正接触西方文明,深刻认识到西方文明确实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出于强烈的时代感和救国的责任心,康有为愈发刻苦地阅读西方书籍。这些书籍对他后来领导维新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西方书籍引领他走出封建的封闭思维,也是西方书籍使他看到中国摆脱困境的希望,这极大地影响了他后来开办“书藏”及领导维新运动。
二、开办“书藏”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乡试,但是没有考取。回来时途经上海,他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学习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其维新运动的思想体系。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乡试,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但是并没有成功。1891年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租借广州“邱氏书院”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书藏”是万木草堂的藏书室。草堂主要为康有为家藏之书,部分为学堂弟子捐的书籍,最盛时多达万余册。康有为还设置了书器库监督,让学生管理图书,提出学生可随时到“书藏”看书,“书藏”的书也可借出阅读。康有为还发动学生帮助他编书。在编书的过程中,学生分书分卷,认真摘录,编辑成册,存入“书藏”,这些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利用图书和选择资料的能力。
“书藏”一词并不是康有为首创的,早在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当时的浙江巡抚为了解决“好学之士,半属寒酸。购书既苦无力,借书又难”的困境,在杭州灵隐寺大悲阁后建立了一个藏书所并亲自书写“灵隐书藏”四字匾额,同时制定了《书藏条例》。阮元说:“《周礼》宰夫掌官契以治藏。《史记》老子为周守藏室之史。藏书曰藏,古矣。古人韵缓,不烦改字,收藏之与藏室,无二音也。汉以后曰观、曰阁、曰库,而不名藏。隋唐释典大备,乃有《开元释藏》之目。释道之名藏,盖亦披儒家之古名也。明侯官曹学佺谓释道有藏,儒何独无?欲聚书鼎立,其意甚善,而数典未详。”故有“书藏”一说。
康有为非常重视开办“书藏”,他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在各方面都强胜,主要是因为其国内各学会繁多。康有为推广图书馆,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他认为这样才能强国。
三、创立学会图书馆
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的签订,于是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组织“以讲中国自强之学”的强学会,并成立“强学书局”,供人阅览。1895年11月,康有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提出“开大书藏”主张:“乾隆时敕建文汇阁于扬州,建文宗阁于镇江,例准士子就读,经乱散失,遗书无多。此会拟宏辟区宇,广集图书。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渐湮。今之聚书,务使海内学者知中国自古有穷理之学,而讲求实用之意,亦未遽逊,正不必惊望而无极,更不宜画界以自封。泰西通都大邑,必有大藏书楼,即中国图籍,亦藏庋至多。今合四库图书购钞一分,而先搜其经世有用者,西人政教及各种学术图书,皆旁收购采,以广考镜而备研求,其各省书局之书,皆存局代售。”[2]197这曾得到各省督抚的捐款,甚至连英美公使及北京书商也愿意捐助图书馆。“书藏”所具有的强烈的“开放性”和“启蒙性”使它在当时以一个特异的形象伫立在书林之中,同时这种“开放性”随着康、梁社会影响的扩大而日益放大,其对新式图书机构的示范作用是很大的。强学会建立后,各地学会大量建立,比较著名的有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