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普勒天气雷达雷电静电防护的技术路线
(1.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C M A,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Province,
Key Open Laboratory of Climatic Chang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of
CMA,Lanzhou,730020,China;
2.Lightning Protect Center of Gansu,Lanzhou,730020,China )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Doppler radar suffered against
lightning and other over-voltage at work,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operational and control system′s low voltage characteristics,the
technology of lightning and static elecericity protection of radar
station are proposed,and the real construct method for avoiding
direct thunder hit and protecting equipment being hit and shielding
working chamber.Some design methods are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and
have protective effect.
Keywords:Doppler-radar;lightning;protection;technical
0 引 言
多普勒天气雷达又称新一代天气雷达,是我国气象部门最近几年大量布设组
网的一种新型天气探测设备。多普勒雷达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探测目标物的径向
运动速度,所以可以比较准确地辨认很多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布点连网使用为
大气探测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由于雷达一般处在高山和开阔地带以
及现代信息设施低电压化的特点,新一代天气雷达极易遭受雷电和静电的损坏[1],
这就使得防雷和防静电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为此,国内外防
雷界人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以研究和实验这些新型雷达的雷电和静电
防护。
利用工作的便利条件,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对这一关键的
问题做了实验和探讨,实践证明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中采用的技术路线是有效
的。
1 直击雷防护的技术路线
1.1 接闪
接闪是防雷的第一道防线,常规的做法是架设避雷针,通过高耸的金属铁塔
将强大雷电流拦截引入地下。但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特点是工作频率较高,周围较
大的金属器件极易对雷达信号造成衰减。金属避雷塔在拦截雷电的同时,往往将
雷达的探测信号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衰减,情况严重时往往会严重影响系统正常
运行[2]。为了避免这一现象,人们现阶段一般都用两种办法来解决这一矛盾:一
是将避雷针远离雷达天线,这样以来,避雷针的防护效果就会降低,为了不降低防
护效果,只好再增加避雷针的数量,这显然是以牺牲避雷针防护效果和增加成本
为代价来减少避雷针对雷达信号衰减的;二是在雷达的防风罩顶部架设一小型避
雷针,由于这种避雷针的引下线只能借用防风罩的壁体,距离雷达天线很近,容易
造成雷电流对雷达天线的反击,使雷达的工作 环境 遭到破坏[3]。
为了解决以上矛盾,需要在避雷针的材料上寻找突破口,对直击雷接闪器采
用了特殊材料制作,由缠绕型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管制作主管体,管体根据不
同高度设计为上细下粗的塔型,下端管体壁厚达到 15 cm,树脂管内设一根截面
50 mm2 的多股铜线实现对雷电流的引下入地。一般每个雷达站设立三到四支避
雷针,以环抱的形式实现对雷达天线的直击雷防护。避雷针抗风强度设计为40
m/s。
避雷针布设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防反击距离 [4]。按空气的击穿电场强度大
于 3×104 V/cm 的理论值测算[5],雷电防护的防反击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大
于 0.1 m 就可以对 300 kV 雷电压进行防护,但考虑到雷击发生时空气湿度、气
压和温度等一系列气象因素对击穿电场强度的影响[6]和常规做法,新一代天气
雷达防雷电反击的距离按不小于 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