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六国论.docx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六国论.docx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熟读文本。 了解各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身世,理解作品中表现 的情与理。 体会本单元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结构特点。 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关系的角度欣赏古代散文。散文与诗 歌相比,篇幅相对较长,形式上约束较少,其外在表现或整或 散,或缓或急。“散”是多数散文的基本特征。“散”不是散 漫杂乱、毫无章法、生气和血脉,而是在多姿多彩的表现中, 有充沛的思想情感贯注其中。散文之“散”,表现了自然从 容、姿态横生之美,并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而内中自有很强 的思想逻辑性和情感逻辑,要细细体味方可。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的 相互关系和特征。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通过字句音节体 现出来。诵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动,这就是古代散 文家和鉴赏家常讲的“气脉”或“文气”。文气贯通,作品就有 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中的表现。 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脉络有多种途径。 $赏析示例六国论 $赏析示例 六国论 说作者 (一)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旧传号老泉。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 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据说苏洵 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 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 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 诵,文名因而大盛。嘉祐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 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祐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 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 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二) 作品:《嘉祐集》。 (三) 评价: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寻背景 作者历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世。其时,西、北方边患严 重,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 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 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1004年,大辽举 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并在漕州打了一仗,宋军大 胜。形势如此有利,北宋统治者却一味求和,订下“瀆渊之盟”, 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卫国 士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宋均慨然答 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反而给西夏银、绢、 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为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 以钱富敌。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4 4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4 4 眼见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 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果将不 堪设想,苏洵为此心忧,忧而思救,于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 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 勿蹈覆辙。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链常识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 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 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 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 T T頁爲~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T T頁爲~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整体宏观把握]/〃///〃〃〃〃////////〃/////〃///〃///// 看结构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燕用荆轲 .始速祸焉 赂秦力亏、 破灭之道 不赂失援 不能独完 胜负存亡或未易量 厂 ,k 一勰亘 萬闵而」 无使从六国故事 ,无使为积威所劫、 赵诛李牧 用武不终一 论点分论点 论据 反证 结论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ii* ii* 知文意 本文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借古讽今,批评北宋王朝 对辽、西夏的军事侵略釆取以贿赂求和、苟且偷安的退让政策, 劝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为积威之所劫”,而要奋起御侮 以维护其统治。 赏技巧 借古讽今,切中时弊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针眨时弊,切 中要害,发人深省。 论点鲜明,证证严密 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逻辑严密,脉络清晰,结构 严整。 3•语言生动, 3•语言生动, 气势充沛 本文语言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 再加上对偶、对比、比喻、引用、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 文章章法严谨,富于变化,具有充沛的气势和雄辩的力量。 [语段细解赏析]//〃〃〃〃//〃/

文档评论(0)

157****5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