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8篇_教学资源版.docx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一) : 教学目标: 1、透过课前预习、课中朗读、课后练习,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掌握一些特殊句式。 2、指导预习,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3、知人论世,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心路历程及其原因,培养学生旷达乐观、勇于应对坎坷战胜困难的精神。 4、指导诵读,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理解词语、句意,熟悉课文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第 4 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第 1、2、 3 点。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早读课反复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 利用工具书, 疏通课文资料。 找出对照注释还不能理解的词句,或问同桌,或课堂上提出共同探讨。 3、找出文中直接证明情感的几个词语。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同学们,我们这天一齐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赤壁赋》 ,其作者苏轼,我们在小学、初中就已经接触过,这天我要和大家讲一个他死里逃生的故事。苏 轼四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名太高而遭人陷害,被打入死牢,随时听候发落。弟弟苏辙、儿子苏迈多方营救。某一天,苏迈再次出去借钱,委托一个朋友给牢里苏 轼送饭。本来他们父子有一个约定:事情恶化宣判死刑之时就送鱼进去,而朋友不明白,那天送了苏轼最喜欢吃的鱼进去。苏轼一看到是鱼,大吃一惊,知死期将至,便写下了两首绝命诗请狱卒转交给弟弟苏辙。装诗的信封透过监狱的最高 长官传到了当朝皇帝手上。皇帝拆开一看,是两首绝命诗, (其中一首是: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了须偿债,十口无家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 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诗里写的是对皇帝的忠诚和愿与弟弟世世为兄弟的情感,大受感动;加上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立下了 一个只有当朝皇帝明白的祖训:不得诛戮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于是就释放了苏轼。苏轼死里逃生,被贬到了黄州。该案史称乌台诗案。 经历了乌台诗案死里逃生的苏轼,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靠微薄的俸禄养活不了一家人,在朋友的帮忙下,开辟了一片荒地耕种自给,这片地他取名为东坡,同时也自号东坡居士。居士原是对居家学道的佛教徒的称呼,那里是指追求清高,对世事淡泊的人。可见苏轼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我们这天学的是第一篇,也称前赤壁赋。 二、疏通字词。 1、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强调一些读音,几个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学生提出对照注释不能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探讨。 山川相缪 lio ,舳 zh 舻 l 旌旗 j īng,酾 sh ī酒 壬 rn 戌 xū,属zhǔ客,窈 yǎo 窕 ti ǎo,冯 png 虚御风幽壑 h,扁舟 pi ān,嫠妇 l ,愀然 qi ǎo 桂棹 zho,倚歌而和 h,横槊 shu,余音袅袅 ni ǎo 无尽藏 zng ,狼籍 j ,枕藉 ji ,蜉 f 蝣 渔樵 qio ,江渚 zhǔ,匏po 樽 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哭泣,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舞,使起舞,动词的使动用法。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打鱼砍柴,名词做动词。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名词意动用法。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有吹洞箫之客。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凌茫然之万顷。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而今在安哉? 三、找出文中直接证明情感的几个词语,朗读并初步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1、明确:乐哀 / 悲喜 2、初步明确朗读的情感基调 乐的部分要读得简单愉悦; 悲的部分要读得悲凉激昂; 喜的部分要读得旷达洒脱。 2、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生齐读。 四、分析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找出写景的美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指导朗读,体会优美的意境) 2、齐读第一段,找出写事的美句。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指导朗读,体会事情的高雅) 3、齐读第一段,找出表达游玩时感受的美句。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分析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二段,明确本段分为两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重点分析第一层中美人意象。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 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 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 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指导朗读第二层,感受箫声的悲凉。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萧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 一、

文档评论(0)

150****20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