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作业课件新人教版.pptxVIP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作业课件新人教版.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 《诗经》二首;jū jiū ;美、美好 ;A ;D ;5.按提示填空。 (1)《关雎》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 《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就是佐证。 (3)歌曲《在水一方》中有这样的句子: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它对应的古代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 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 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之路的艰辛与漫长。;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中“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一) 请阅读《关雎》,完成下列各题。 7.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说明。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8.“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优美姿态,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突现女子的勤劳,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9.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10.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这就是所谓的“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这就是所谓的“哀而不伤”。;(二) 请阅读《蒹葭》,完成下列各题。 1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这首诗还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执着的追求。 12.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13.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主人公有着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的性格。 ;14.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仿佛置身于洲岛上,可望而不可即。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三)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之子于归,宜③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④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⑤。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周南》) 【注释】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宜:和顺、亲善。④蕡(fén):草木的果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树果实肥大的样子。⑤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15.“桃之夭夭”四字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示例:以此作比,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以此起兴,渲染了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16.这首诗在篇章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示例:这首诗歌运用重章迭唱的手法,反复咏叹,使诗歌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诗意美,同时也强化了诗歌喜气洋洋的气氛。;17.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示例: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18.这首诗表达了先秦时期人们“美的观念”,请

文档评论(0)

139****81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