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与提炼.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与提炼 现代农村初中大都实行寄宿制,受经济发展和文化条 件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与社会接触面相对较窄,文化信息量 偏少,活动方式单调,所以我在作文教法中遇到这样的情形。 每到写作文的时候,常常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 “老师,我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确实,在作文课的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挖空心思地“教”,学生硬着头皮地“挤”。其结 果是他们写出的作文大多数还是语言干巴, 内容贫乏、空洞、 缺少真情流露。这与新课标的要求大相径庭。其实,在广大 的农村,作文教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语文教师如果能积 极开发出农村作文教学的宝贵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不断地 去积累素材,创建自己的素材库,写作时就会“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一、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中国有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首先 必须要拥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著名文 学大师郭沫若对积累与写作的关系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 喻,他说:“蚕吃桑而吐丝,蜂采花而酿蜜,牛吃草而出奶, 树吸脂而产漆”。没有原材料的积累而去盲目写作,这在很 大程度上造成学生作文时“材”源匮乏,无从下笔。为了完 成写作任务,瞎编乱造,缺乏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真挚。农 村学生怎样才能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呢? 1、观察田园风光之美。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 优美,乡土气息浓厚,他们有碧空沃野、青山绿水、鸟语花 香,有春之绿、夏之花、秋之果、冬之雪。这既是作文教学 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写作素材。教 师要利用这种优势,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使他们“见景生情” 、 “触景生情” 。把这种情景引进学校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2、了解丰富人文风情。广大的农村幅员辽阔、物产丰 富、文化悠久,独特的地域风土人情孕育出了异彩纷呈的民 俗风情。了解感受当地人文风情,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 素材,而且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家乡 的感情。 ( 1)感受乡情。农村朴素的劳动人民憨厚、淳朴、真 诚,相比城市里的市民,农村人更注重相互交往和互助,小 到为别人看孩子、调解纠纷、帮抢农活,大到架桥修路、集 资办厂、外出创业,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教师要引导 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搜集素材,鼓励学生将这些素材引入习作 中。 2)了解乡俗,俗话说十里不同俗。教师可以利用重 大的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当地风俗,探究民俗的来历、演 变,捕捉其中有趣的故事。如一位学生把我们农村过除夕贴 对联时的风俗写得活泼有趣。 贴对联,妈妈贴我指挥。妈妈经过我的指挥把春联贴得 正正的。 接着妈妈把一个 “福”字倒贴在门上, 我一看急了, 冲着妈妈喊着:“妈妈,‘福字倒了! ”。妈妈高兴地说:“福 到了!福到了!这不,要过新年吗?福就到了。哦! ”原来 是这样,我恍然大悟。 ( 3)体验生活。农村的生活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写一些家里养的猪、喂的鸡,可以写一些 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性,可以写一些农田里人们劳动的场景。 这是他们写作基本的素材来源,也是农村学生所拥有的独特 文化底蕴。假如写一只鸡的话,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鸡 的大小、羽毛的颜色、鸡吃食的样子、鸡打架的架势、鸡下 蛋的情景, 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 学生就会有目的的去观察, 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如果每天让学生把经历的事,说 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那些事是有价值的, 哪些事是没有价值的。写作就是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 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 、“虚无缥缈”的生活。让 学生知道, 说真话、写真事、叙真情就是生活中的真正作文。 ( 4)体察乡变。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农村的面貌、人 们的生活、精神状态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观察、访 问、实地查看等,了解和感受这些变化,培养学生对社会的 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习作开拓广阔的 空间。 ( 5)品味语言。农村的语言很质朴,也很丰富。如在 农村广为流传的谚语、惯用语、甚至还有一些专门术语。学 生若能在写作时吸收语言的精华,必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如“庄稼一枝花, 全靠肥当家” ,“人误地一时, 地误人一季” , “头伏萝卜二伏菜”等,还有很多形容人性格特征的一些惯 用语, 如“炮筒子” 指性情急躁或心直口快的人; “狗腿子” 是指坏人的帮凶; “敲边鼓”是指从旁帮腔作势的人。 3、感受生活的乐趣。 农村孩子的生活较之城里的孩子, 多了几分自由和快乐,天地更加广阔,生活更加惬意。农村 学生春天可以到野外放风筝、挖野菜,夏天可以到河里去捉 螃蟹、逮小鱼,秋天可以到田野里捉蜻蜓、摘野果,冬天可 以打雪仗、 到山林里逮兔子, 真是其乐无穷。 例如写《钓鱼》 为题的文章,农村的男孩子大都有钓鱼的经历,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4977212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