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新能源海洋深处“可燃冰”.docx

人类新能源海洋深处“可燃冰”.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类新能源海洋深处“可燃冰” 可燃冰存在于 300-500 米海洋深处的沉积物及寒冷的 高纬度地区,其储量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两倍, 1 立方米的可燃冰能释放出相当于天然气 164 倍的能量。在能 源紧缺的现在,它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 21 世 纪的新能源。 但在可燃冰开采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差错,将引发严 重的环境灾难,成为环保敌人。首先,收集海水中的气体是 十分困难的,海底可燃冰属大面积分布,其分解出来的甲烷 很难聚集在某一地区内收集,而且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 容易发生喷井意外。此外,海底开采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 平衡,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而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大规 模海啸,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已有证据显示,过去这类气 体的大规模自然释放,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地球气候急剧变 化。8000 年前在北欧造成浩劫的大海啸, 也极有可能是由于 这种气体大量释放所致。 一、“可燃冰”的概念 可燃冰”是一种看起来像冰霜的物质,学名叫“天然 气水合物”,因为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也常称为“甲烷水 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甲烷, “可燃冰”可以 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外表上看它像冰霜,从微观 上看其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个“笼子” ,由若干水分子组成一 个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气体分子。目前,可燃冰主 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是一种极具发展 潜力的新能源,但由于开采困难,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 动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 二、“可燃冰”的形成 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 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 块的边缘涌上表面。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在深海压力下, 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 就会形成水合物。 科学家估计, 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10%,相当于 4000 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 类使用 1000 年。 “可燃冰” 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 温度不能太高,零度以上,0-10 c为宜,最高限是20C左右, 再高就会分解。第二,压力要够,但也不能太大,零度时, 30 个大气压以上它就可能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气源。因为 在陆地只有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才具备形成条件和使之 保持稳定的固态,而海洋深层 300-500 米的沉积物中都可能 具备这样的低温高压条件。 因此,其分布的陆海比例为 1:100 三、“可燃冰”的开采利用 “可燃冰”的开采方案主要有三种: 一是热解法。利用“可燃冰”在加温时分解的特性,使 其由固态分解出甲烷蒸汽。但此方法不好收集。海底的多孔 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 ,也不是一大块岩石,而是较为均 匀地遍布着。如何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是急于解决的问题。 二是降压法。有科学家提出将核废料埋入地底,利用核 辐射效应使其分解。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解法同样布设管道 并高效收集的问题。 三是“置换法” 。研究证实,将二氧化碳液化,注入到 1500 米以下的洋面, 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它的比重比 海水大,于是就会沉入海底。如果将二氧化碳注射入海底的 甲烷水合物储层,因二氧化碳较之甲炕易于形成水合物,因 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 ,从而将其置 换出来。 但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大量甲烷气体分 解出来,经由海水进入大气层。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 要大 21 倍,因此一旦这种泄露得不到控制,全球温室效应 将迅速增大,大气升温后,海水温度也将随之升高、地层温 度上升,这会造成海底的“可燃冰”的自动分解,引起恶性 循环。因此,开采必须要受控,使释放出的甲烷气体都能被 有效收集起来。 海底可燃冰的开采涉及到复杂的技术问题,所以目前仍 在发展阶段,估计需要 10至 30年的时间才能投入商业开采。 其实,中国、美国、加拿大、印度、韩国、挪威和日本已开 始各自的可燃冰研究计划,其中日本建成 7 口探井,可望在 2010 年投入商业开采,美国近年也急起直追,希望 2015 年 在海床或永久冻土带进行商业开采。 可见,“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是新的希望,同样也有 新的困难,只有合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 “可燃冰”才会 真正的为人类造福。

文档评论(0)

4977212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