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狱中题壁》鉴赏.docx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狱中题壁》鉴赏.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狱中题壁》 鉴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狱中题壁》鉴赏 璧南客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1865 —1898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官 江苏候补知府、军机章京。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中国 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 鹄,后加入维新派参与新政。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 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 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 主张,并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六月, 光绪皇帝实行变法, 八月, 谭嗣同奉诏进京, 参预新政。 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避 往海外,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 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日 本友人也力请他东渡日本, 他说: “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乏,请自嗣同始。”9 月 21 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 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后为清廷所杀,史称“戊 戌六君子”,谭时年仅三十三岁。代表作有《仁学》 、《寥天一 阁文》、《莽苍苍斋诗》 、《远遗堂集外文》等,后人编为《谭 嗣同全集》。 这首七言绝句即是他在狱中所作。情辞激越,笔力遒劲,具 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前两句运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揭露顽 固派的狠毒,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避祸出亡的褒扬和祝福, 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后两句抒发作者大义凛 然,愿为理想而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 “望门投止思张俭止”一句,是身处囹圄的谭嗣同记挂、牵念 仓促出逃的康有为等人的安危,借典述怀。私心祈告:他们 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 “忍死须臾待杜根”,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微言大义。通 过运用张俭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事体如出一辙,既 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 的深情希冀。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 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 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 “我自横刀向天笑”承接上两句而来:如若康、梁诸君能安然 脱险,枕戈待旦,那么,我谭某区区一命岂足惜哉,自当从 容地面对带血的屠刀,冲天大笑。“让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 摇”。对于死,诗人谭嗣同早有准备。当政变发生时,同志们 曾再三苦劝他避居日本使馆,他断然拒绝,正是由于他抱定 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才能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去留肝胆两昆仑”,对于去留问题,谭嗣同有自己的定见。 在政变的第二天,谭氏待捕不至,遂往日本使馆见梁启超, 劝其东游日本。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 无以酬圣主。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 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他出于“道”(变法大业、国 家利益),也出于“义”(君臣之义、同志之义),甘愿效法《赵 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和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月照和尚的好友 西乡的行节,以个人的牺牲来成全心目中的神圣事业,以自 己的挺身赴难来酬报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同时,他也期望 自己的一腔热血能够惊觉苟且偷安的芸芸众生,激发起变法 图强的革命狂澜。在他看来,这伟大的身后事业,就全靠出 奔在逃的康、梁们的推动和领导。基于这种认知,他对分任 去留两职的同仁同志,给予了崇高的肯定性评价:去者,留 者。路途虽殊,目标则同,价值同高,正像昆仑山的两座奇 峰一样,比肩并秀,各领千秋风骚。 全诗巧于用典,寄意深永。短短二十八字,连用两个典故, 其学力之深富、史籍之纯熟,可见一斑。尤其是这两个典故 用于此情此景,确当精切,二箭而三雕:一是剖露了对出亡 诸君的深心祈祷,传达了对身处逆境中的同道者的谆谆叮嘱; 二是表明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殷切希望,相信变法者会有 出头之日;三是直接影射着慈禧专权的畸形政治,暗含着对 其残暴行径的愤慨与蔑视。 此外,这首诗气势宏大,笔走风雷。面对人头落地的血的现 实,诗人没有颤栗,没有悲伤,有的只是人格上的凛然难犯, 心灵上的无比坦然;于是,他从容不迫,昂首向天,临危不 惧,纵声大笑。这笑,既是强者的笑、英雄的笑,也是冷峻 的笑、轻蔑的笑,还是轻松的笑、快慰的笑;这笑。不仅内 涵丰富,而且使一首主题沉重的“死亡之诗”顿时有了让人荡 气回肠的生命活力,在艺术上堪称破“滞”妙笔。难怪清诗人 黄遵宪评说此诗:“颈血模糊似未干,中藏耿耿寸心丹。”

文档评论(0)

4977212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