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docx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课程标 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 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 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 考查时, 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 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 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既可以包括各 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 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第一,常见表 达技巧( 1)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述、议论四种表达 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2)描写技巧:动静、 虚实、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多 种感官相、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可使用各种修 辞。( 3)抒情技巧: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 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 古讽今等。可使用各种修辞。 ( 4)修辞手法:比喻、夸张、 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 衬托等。(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 承上启下、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应等。 第二,试题设问方式( 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 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艺 术手法、表现手法) 。(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 何效果?( 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5)请从某 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第三,基本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 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 这个手法的内容。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 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 的效果等。)第四,解答真题示范( 1)注意审题,看清题干 要求。(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见常识整合) (3) 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 4)熟悉基本的答题步骤。 注意贴近诗句分析。 【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 2013 全国 2 卷节选)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 )朱熹惆怅江 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 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 却望柴荆独自回。 【真题呈现】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 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 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技法示 范】审题干,可知是问描写手法,所以思考时要从描写手法 入手。解题时可知,这首诗没有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是写 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感受。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染的 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5 分)运用了 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 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 出烘托和渲染的,给 2 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 3 分。意思 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 )【诗 歌译文】江边的几树梅花真是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在树下 徘徊,离开,又回来。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 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 凌寒盛放。今日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的那个我怜爱的 人,遗憾的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 我在树下沉吟了良久, 直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且远远地望着那扇柴门,独自归 去。【诗歌赏析】这首诗以“书事”为题,句句都是在描写 诗人的行为。这些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思念远友,为朋友 的遭遇满怀忧虑的老者形象。诗歌开首就用一个直接表达感 情的词“惆怅” ,不仅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且获总领全篇 之效。首句说“惆怅江头几树梅” ,莫非梅在惆怅?根据颔 联,前时虽曾大雪压梅,然梅已在昨夜雪后绽放枝头,当无 惆怅之理由。 既然不是梅在惆怅, 惆怅的就只能是诗人自己。 诗歌第二句云, “杖藜行绕去还来” 。“杖藜”者,拐杖也。 此句写诗人之行为。诗人手扶拐杖绕行于梅下,去而复来, 何也?结合首句与第三四联看,似理解为诗人因惆怅极深, 徘徊难去,更为妥当。颔联忆寻梅之经历。 “前时雪压无寻 处”,似为诗人惆怅之因。然昨夜雪停,梅已于月下绽放, 因雪无处寻梅的惆怅当烟消云散,何以今日仍惆怅难抑?颈 联是理解全诗的关键。上联“折寄遥怜人似玉” ,意谓折一 枝梅寄送给似玉的远人。再往下看, “相思应恨劫成灰”应 是诗人的想象,是诗人想象远人思念自己时的情状。为什么 这么说?因为此句中的一个“应”字。 “应”是“应该”的 意思,应该怎样怎样,乃是一种推测。此句若写的是诗人自 己

文档评论(0)

dingfulaow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