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种花茶窨制的花香吸附及技术优化研究
茶学:李双伶 指导教师:杜晓 教授
花茶是我国重要的茶叶品类,约占我国产销总量的 1/3,作为我国特有的香型茶,以其兼具
芬芳或馥郁的花香和醇爽的滋味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 提高,单一的茉莉花茶已经很难充分满足消费的需求。因此,对特种花茶的开发已经引起研究者 的极大关注。本论文以制茶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审评学等多学科知识作理论指导,运用化工 吸附机理及食品感官评价等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手段, 在研究特种花茶窨制的花香吸附特征的基
础上,开展技术条件优化工作,从而探索特种花茶窨制的技术途径。
本论文首先选取优质毛峰绿茶作为花茶窨制原料,以银桂、腊梅和含笑等三种特种香花为花 源,以窨制时间、温度、茶坯含水率和配花量等四个基本因素作为变量,探究其对窨制花香吸附 的影响,以便阐释特种花茶窨制过程中的花香吸附特征,并通过对特种花茶窨制后及干燥后的花 香吸附量的测定,了解特种花茶窨制花香利用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1)茶坯对三种鲜花香
气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银桂〉腊梅〉含笑。 (2)茶坯对三种鲜花香气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含
笑(21h) V银桂(24h) V腊梅(30h);窨制温度分别为银桂 30 C ~40C,腊梅10C,含笑20C ~30 C 时花香吸附量较高;三种花茶窨制均在茶坯含水率较低时 (约4%)有利于花香的吸附;在满足特种
花茶基本香气的前提下,配花量是愈少愈好,最佳的配花量为 20%左右。(3)特种花茶窨制后不
干燥的情况下,茶坯对三种鲜花香气的利用率的大小顺序为:含笑 >腊梅〉银桂,且茶坯对三种鲜
花香气的利用率可达 70%左右;而干燥的过程对茶坯吸附的香气物质损失很大(损失率
48.03%~51.36% ),干燥后茶坯对银桂,腊梅和含笑香气的利用率分别为 33.70%、36.05%和38.86%。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吸附的基本理论出发,研究了特种花茶窨制的花香吸附动力学特征,描 述了茶坯对三种鲜花香气的吸附速率和平衡吸附量,根据两种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初步讨论 了特种花茶窨制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1)茶坯对三种鲜花香气吸附的初始阶段的动力学
数据能够较好地符合拟一级速率方程, 并且全过程的吸附动力学数据能够很好地符合拟二级速率
方程。吸附速率大小顺序为:银桂〉含笑〉腊梅;平衡吸附量和初始吸附速率大小顺序为:银桂 >腊梅〉含笑。(2)茶叶对香气物质吸附的初级阶段以物理吸附为主,且全过程有化学吸附的参 与。(3)茶坯对三种鲜花香气的吸附量与吸水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R2银桂=0.95394 ; R2腊梅
=0.96723 ; R2含笑=0.97837),即随着窨制过程中茶坯对香气的吸附量增加, 对水分的吸附量也相应
增加。
为了对特种花茶窨制技术条件进行优化,本文以银桂花茶窨制为重点研究材料,运用二次回
归正交实验设计,布置了窨制时间与温度,以及茶坯含水率和配花量等四因素三水平的多因素实 验,优化出银桂花茶窨制的最佳技术条件为: 茶坯含水率3.80%~14.28%、配花量17.93%~32.46%、
温度14.80C ~38.20C、窨制时间 31.67h~38.50h,并且茶坯含水率、配花量、温度和窨制时间之 间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基于对特种花茶技术条件的优化研究, 本文选取优质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作为花茶窨制原料,
以银桂和金桂两种特种香花为花源,采用优化后技术条件进行试制,对特种花茶的品质特性进行 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1 )窨制后花茶与茶坯相比,水浸出物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率为
8.21%~29.45% ;氨基酸总量略有增加,增加率为 2.97%~11.66%,而茶多酚总量略有减少,减少
率为0.48%~6.48% ;咖啡碱总量变化不大。以红茶为茶坯窨制后的花茶与红茶茶坯相比,茶黄素 的含量有所减少,银桂红茶和金桂红茶的减少率分别为 19.6%和19.2% ;茶红素的含量略有减少,
减少率分别为0.36%和0.33% ;而茶褐素的含量均有增加, 增加率分别为4.43%和5.05%。(2)以
绿茶为茶坯窨制花茶时,用银桂窨花的品质明显优于金桂;以红茶为茶坯时,用金桂窨花后品质 明显优于银桂;以乌龙茶为茶坯时,两种品种的鲜花对乌龙茶窨制后品质差别不明显。然而绿茶 和红茶对银桂鲜花的花香利用率均明显高于金桂,乌龙茶对金桂鲜花的花香利用率明显高于银 桂,说明花茶品质形成并不取决于花香吸附量的大小。
上述研究结果,旨在为特种花茶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丰富花茶品类,促进香花资源的
开发提供支撑。
关键词:特种花茶;窨制;吸附;香气强度值;技术优化
The research on the aroma adsorpti on and 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