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ppt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的一篇介绍物候 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 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 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 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 目标定为: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 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 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 步概括内容要点。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品味鉴赏第一、二段的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二、说学情: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 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 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 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 文章的思想内涵。;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 习探究的机会。 三、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 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 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 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通过上一学期说明文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 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 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呢? 揭示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二、作者简介: 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 学史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物候学”是他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三、学习任务: 1、摘一摘——主要内容 2、理一理——说明顺序 3、品一品——语言特色;3;4;——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认知方法和行文 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同时,生动、准确的语言更值得借鉴,科学家重观察、讲实 证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尤其崇高。 八、布置作业: 1、根据你对燕子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 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2、课下搜集有关物候现象的农谚。 3、找一找文中运用到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板书设计:

文档评论(0)

tiger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