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电磁辐射污染来源
1)广播电视系统。一个城市影响最大的电磁辐射源是广播电视发射塔。目前发射塔高度不断增加。
2)通信、雷达及导航系统。
3)工业企业、科研系统、医疗系统的电子设备。工业企业使用的高频焊管机、高频淬火机、高频热合机等。医疗中使用的射频治疗机、微波理疗机、高频理疗机等。
4)交通系统。包括轻轨地铁、电气化铁道、有(无)轨电车。机动车点火系统在瞬间产生火花放电,在 60m 内可干扰周围的电视广播。
5)高压电力系统。包括高压输电线与高压电缆、高压升压站和降压变电站。
6)室内电磁辐射污染。最重要的是微波炉
表 1 部分家电磁场数据 (单位 :毫高斯 )
电器产品
3cm距离
1m距离
电视
25— 500
0.1— 1.5
微波炉
750— 2000
2.5— 6
吹风机
60—2000
0.1— 3
冰箱
5— 17
0.1
剃须刀
150—15000
0.1— 3
洗衣机
8— 500
0.1— 1.5
吸尘器
2000 —8000
1.3—20
台灯
400— 4000
0.2— 2.5
二、电磁辐射的致伤机制
热效应 :
(1) 温度升高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升温使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与类脂分子的组成和排列发生变化 ,并使细胞膜离子 (K +、Na + 、Cl - 等 )通透性增加。
温度升高影响血液循环。升温过高可致病理性充血、出血、水肿及血栓形成。
(3)
温度升高影响细胞分裂和增殖。升温过高可造成细胞分裂停滞和间期死亡
(包括凋亡和坏死 )。
(4)
升温影响亲水蛋白质分子和DNA的构象或状态及其生化反应过程。适量升温可提高其生物功能
,加速
生化反应过程 ;而过量升温则损伤其结构 ,阻抑生化反应过程
,甚至发生热凝固。概言之
,微波的热效应机制
主要在于温度升高后加热了机体组织结构中“生物水”的结果。
2 非热效应 :微波的非热效应是电磁辐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最关注的热点之一。非热效应的变化主要发
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 ,进而影响其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基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等发生
改变 ,并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和整体的损伤效应。非热效应对机体的作用可能通过如下途径致伤
:
(1)
细胞产生电场振荡致伤学说。由于几乎所有细胞均存在相干振荡
( 其振荡基频约为 0.1
× 1012Hz ), 当
细胞受微波照射后由于产生电磁场和电磁振荡而致伤。
(2)
脑组织的钙通道异常和钙浓度内外失衡致伤学说。脑组织神经细胞受微波照射后
,Ca 2+通道受到破坏 ,
Ca 2+大量释放溢出 ,尤其在调制频率段 ,其Ca 2+的排出达到高峰 ,从而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
(3)
振荡电场中细胞转动致伤学说。活性细胞受到外加振荡电磁作用时
(尤其频率为
1kHz~ 100MHz ),
细胞将围绕垂直于电磁的轴线转动
,同时还产生谐振效应 ,从而导致细胞发生损伤。
(4) 在外加电场中细胞膜击穿 (破裂 )致伤学说。外加电场可造成细胞膜的细小孔洞和沟道形成
,细小孔洞相
互融合扩大 ,致使细胞膜发生破裂
,从而导致细胞膜渗透性改变
,致使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细胞膜的离子、
亲水分子、病毒颗粒、DNA、蛋白质等得以进出细胞。
自由基损伤效应学说。 电磁场可以影响顺磁性自由基的复合率 ,从而影响自由基的寿命 ,即影响自由基的瞬时浓度 ,从而发生一系列的损伤效应。 电磁波的非热效应突出特点是 ,机体组织细胞对电磁波的应答具有“窗效应”特异性 ,即具有频率特异性 (“频率窗” )和功率特异性 (“功率窗” ,也称为“振幅窗” ),前者指
生物效应 (即生物应答反应 ),只对一定频率的电磁波最敏感、 最明显 ,后者指只对一定功率 (强度 )的电磁波最敏感、最明显。但迄今 ,关于不同组织器官、细胞的生理和生化及病理损伤的“频率窗”和“功率窗”尚未阐明。
三、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眼睛。
晶状体对电磁波尤为敏感
,损伤出现早而且明显。 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水肿、
凝聚 ,轻者出现局灶性混浊 ,
重者全晶状体混浊 ,并见前囊上皮细胞和赤道部细胞变性坏死。
动物实验表明 ,大功率电磁波照射后 1
个月
晶状体即见发生上述病变 ,6 个月后增多、 加重 ,1 年时全部发生。 角膜的病变较晶状体轻
,主要是上皮变薄、
细胞变性和坏死 ,并见糜烂或溃疡发生。
基质也常见解离现象。 视网膜病变最轻 ,主要是色素紊乱 ,颗粒层细
胞和视杆、视锥细胞变性 ,病变不仅限于黄斑部 ,波及范围一般较大。
强度为 10~ 50mW/cm 2
微波辐射,可使眼的晶状体混浊,有色视野缩小,造成视力障碍。
80~
100mW/cm 2 可造成白内障和眼睛永久性损伤。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