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视角欣赏诗歌》教学设计
注:本文主要内容作者已进行节选,并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年3月上半月刊(原文:例谈“小步调”探究教学——地理视角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42页。任何个人单位或个人引用文章请注明出处(.例谈“小步调”探究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3):41-42)。
1.案例导入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入课堂,激发兴趣。)
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许多古诗词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个人情怀的表达,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原理。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远离城市的喧嚣,畅游诗词之中,感受一位诗人人的感情世界。
视频展示:“安史之乱”
2.杜甫将要逃往何方?
师:安禄山发动战乱,官员,人民四散逃窜,诗人杜甫无奈也要踏上逃亡之路,哪里才是他的安身之所,何处又是他的世外桃源?
生:四川,远离安禄山的起兵之地,“燕”。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安禄山难以攻破。
师:颠沛流离的杜甫到来到成都,向亲戚朋友借来茅草、竹苗、瓷碗,在浣花溪畔搭起几间栖身的茅屋,暂时得以安定,心情偶尔十分愉悦。
3.千秋雪的原因
ppt展示:《绝句》
师:蜀地气候炎热,诗人为什么还说“千秋雪”?
生: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山地降雪多。板块交界处,地壳隆起,山脉海拔高,积雪不易融化。
4.冷锋过境时的基本天气特点
(设计意图:多角度挖掘诗词,培养综合思维。)
师:不料到了秋季,茅屋为风所破,诗人彻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停顿)
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ppt展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
师:杜甫的茅屋被风所破,漫漫长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据诗人所述推测,罪魁祸首是哪种天气系统,并说明理由。
生:冷锋。诗中提到了八月、秋、风、冷、雨等信息。
师:诗歌中的“八月”,农历八月大约为阳历九月左右,“秋”“风怒号”“冷”“雨”等天气特征都指向冷锋天气系统。
5.白云、乌云和彩云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解答同学的生活疑惑,激发环保意识。)
师:一个身着单薄的干瘦老者,伫立在自己的屋前,感受着大自然的“冷酷”,无助地望着怒号的秋风、墨色的黑云,忧国忧民的诗人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寒士”。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忘掉诗人的悲苦,我们思考一下,云为什么时而乌黑,时而雪白,时而艳丽多彩?
生1:云层厚了颜色就是黑的;云层薄了颜色就是白的。
生2:空气污染,云的颜色就是黑的,就像雾霾一样。
生3:早上或下午,云在阳光照射下为火红色。
师:几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你们想一想,引起降水的又是哪一种云?
生1:乌云。
生2:奥……云中水汽多的时候就是黑色,水汽少的时候就是白色。
师:云层的颜色受多种因素影响,光线也影响云层的颜色,就像刚才你们提到的朝霞和晚霞。沙尘暴、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会使空气中杂质变多,云层颜色改变,如果我们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美丽的白云、彩云越来越少,黑云和黄云将会越来越多。综上所述,云层的颜色受云层的厚度、水汽的含量、光线和杂质等因素的影响。
6.雨在风后。
(设计意图: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地理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解答同学的疑惑,深化对锋面的理解。)
师:细品整篇诗歌,不难发现杜甫老人家所面临的天气是不断变化,首先是“风怒号”,“俄顷风定”,接着“云墨色”,最后竟然“雨脚如麻”“床头屋漏”。同学们是不是也会遇到类似的天气,大雨将至,先是刮风,随后风渐小,雨渐大。请同学们思考这种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
生1:因为起初受暖气团控制,降水时受冷气团控制,所以风先大后小。
生2:因为冷锋过境,所以先刮风后下雨。
师:同学们思考的都很积极,但归纳的原因有误。我们一起回顾冷锋的结构示意图,在如图示所示的锋前、锋后和锋线三个位置,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地方风力最强?
ppt展示:冷锋结构示意图
生:锋后,我们学过,冷锋过境时常有大风、降温和雨雪等天气,降水和大风区主要在锋后。
(教学调整:课堂之中发现,上述问题思维跨度大,学生不能正确解答,笔者及时调整设问角度,降低思维难度,实行小步调探究的策略。)
师:冷气团内部气压如何?
生:高。
师:冷气团内部水平方向上气压变化大不大?
生:不大。
师:冷气团内部风力大还是小?
生:小。
师:暖气团内部呢?
生:暖气团内部气压小,水平方向上气压变化也不大,风力小。
师:在冷暖气团的交界的位置水平方向上气压变化情况呢?
生:在冷暖气团的交界的处,气压变化大。
师:冷暖气团的交界的面是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是锋线,显然在地面上风力最大的位置是?
生:锋线。
师:诗人与他的茅屋就位于地面之上,当如上图所示的冷锋过境时,诗人依次所处的位置是。
ppt展示:冷锋锋线过境前后示意图
生:锋线前、锋线和锋线后。
师:天气变化过程应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教学课件设计(精选4).ppt
-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2).doc
-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课件设计(精选2).ppt
- 高中语文_苏武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高中语文_苏武传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高中历史_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历史_改变中国 惠及世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历史_改变中国 惠及世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历史_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历史_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课件设计.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