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苏武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高中语文_苏武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 必修4《苏武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2、通过与《鸿门宴》作比较阅读,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3、学习文本精心剪裁,组织文章和对比衬托,凸显形象的写作技巧。 4、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2、引导学生在客观评价人物的过程中,理解苏武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 【教学准备】 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涉及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一、回顾上课,夯实基础 重点字词检查: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开始回答文言文基础知识。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的字 (3)词类活用 (4)句式 二、回顾课文,分析人物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羁留十九年,历经艰苦,坚守气节,终得归汉的故事。 2、梳理课文,把握情节 汉匈矛盾,苏武出使(开端) 因事扣留,卫律胁降(发展) 放牧北海,李陵劝降(高潮) 汉匈和亲,白发归来(结局) 3、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提问: 作者笔下的苏武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忠君爱国、顾全大局、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概貌,答案不限) 三、讨论探究,深入精髓 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师设置探究问题,提出要求:每组学生从以下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形成书面文字 ,限时十分钟。 3、问题设置: (1)和《鸿门宴》比较,你认为司马迁和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2)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3) 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 = 1 \* GB3 ①、选取人物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事件。 = 2 \* GB3 ②、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 3 \* GB3 ③、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三种对照:A.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B.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C.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学生仔细研读张胜投降、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A、张胜与苏武张胜糊涂地参与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而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张胜:贪图私利,不顾大局,贪生怕死,屈节辱命。 苏武:坚守大义,顾全大局,临危不惧,舍身为国。 B、卫律与苏武 卫律:不顾恩义,叛主背亲,卖国求荣,不知廉耻,阴险狡诈,气焰嚣张;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 光明磊落,信念坚定。 C、李陵与苏武 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后悔不已,意志不坚,懦弱又痛苦 。 苏武不计个人恩怨得失,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苏武形象总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忍不拔。苏武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正因为如此,苏武才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代名词。 参考答案(2) 详略得当 详:苏武面对卫律逼降,宁死不屈;面对李陵劝降,不为所动等 略:苏武出使前的准备和如何回国等 作用:突出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他不以个人得失为标准,以国家大局为重的人生境界。 参考答案(3) 不是愚忠。 (一)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汉使的身份,不能引起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与纷争,他甚至愿意牺牲生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他保持民族气节19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汉武帝,其实是对国家,对人民。 许止净先生说,苏武的忠义精神真的是空前绝后、光耀千古。想想看,在冰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