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0 种海洋生物》
1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形态特征:贝壳极坚厚,卵圆形。两壳相等,极膨胀,尖端向内卷曲。
韧带面宽、角质、有排列整齐的纵纹。壳表放射肋发达,肋上具颗粒
状结节,故又名粒蚶。壳石灰白色,生长线明显。壳内面灰白色,无 珍珠质层。铰合部直,具细而密的片状小齿。前闭壳肌痕呈三角形, 后闭壳肌痕呈四方形。
分布境地: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生活在内湾潮间带的软泥 滩中。世界泥蚶产量主要产自东南亚沿海国家。
3.青蛤(Cyclina sinensis);4.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Solenidae)
形态特征:斧足大而活跃,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 有一道斜行的凹沟
分布境地:海水盐度低的河口附近和内湾软泥海涂
7. 海瓜子(Moerella iridescens);;;很低(上无中央沟),伸至头胸甲后缘。触角刺、眼后刺、眼后刺等
大,肝刺略小,颈沟很深而宽,上端斜伸至背部。眼后刺后部与肝刺 之间有 1 深沟,在肝刺前方与颈沟、肝沟汇合;肝沟后部平直,前部
斜向下方,至前方中间被微脊断开。尾节长约为第 6 腹节的 1.3 倍, 侧缘一般无刺。在幼小个体中,可见到很小的固定刺。成体尾节侧缘 没有固定刺。第一触角鞭约为头胸甲长的 1.2-3 倍。雄性交接器背侧
叶末缘有 20-28 根短小细刺,侧叶腹缘有 1 匙状突起,末端稍向外侧
弯。雌性交接器第 4 步足底节发达,内后缘突出面钝角突。
分布境地:印度、马来西亚、日本以及中国的黄海、东海至粤东、粤 西及海南岛东部均有分布。
11. 哈氏仿对虾 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 (Miers);;;;12;;呈犬状。背鳍约始于上眼前缘附近,左右腹鳍略对称,尾鳍后缘呈双
截形。奇鳍均有暗色斑纹,胸鳍有暗点或横条纹。
分布境地:从萨哈林(库页岛)到中国南海都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渤 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朝鲜、日本、俄国远东沿岸海区
17. 黑鲷 Sparus macrocephlus;分布境地: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以黄、渤海产量
较多。
18. 鲈鱼(Weever);分布境地: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
产之,黄海、渤海较多,是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
19.大??鱼(Pseudosciaena crocea);分布境地:大 黄鱼分布于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大陆
近海及朝鲜西海岸
20. 小黄鱼 Pseudosciaena polyactis(Bleeker);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
的尾柄较长而小黄色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 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骸部具 4 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
具 6 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 等长、口闭时较尖。
分布境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 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二者和带鱼一起 被称为中国三大海产
21.带鱼 Trichiurus lepturus;利,眼大位高,尾部细鞭状。体表银灰色,无鳞,但表面有一层银粉,
侧浅在胸鳍上方向后显著弯下沿腹线直达尾端。
分布境地:分布比较广,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我国沿海各省均 可见到,其中又以东海产量最高。
22. 银鲳 Pampus argenteus;分布境地: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东海与南
海较多
23.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分布境地:分布范围广泛,北自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南到珠江,以;形同臀鳍,具 1 一 2 根硬棘;腹鳍腹位,具 1 硬棘 5 鳍条。尾鳍叉
形,上叶稍长于下叶。体腔大,腹膜黑色。胃管状,幽门部特化球形
肌胃。肠细长,多弯曲,约为体长的 7 倍。幽门盲囊大,2 个。鳔大, 壁薄。体青灰色 ,腹部颜色较浅,体侧上半部有几条暗色纵带。 鳍条浅灰色,腹鳍基部有一黑色斑块。
分布境地: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25 黄鲷 Dentex tumifrons (Temminck et Schlegel);26. 真鲷(pagrosomus major);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鲭科,马鲛属
形态特征: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 25~50 厘米、体重
300~1000 克,最大个体长可达 1 米、重 4.5 千克以上。尾柄细,每
侧有 3 个隆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高、头长大于体高、口大,稍倾 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 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花背鳍 2 个,第一背鳍长,有 19~20 个鳍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