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①时间:1937.7.7
②地点:卢沟桥?
③经过:借口士兵失踪→→进宛平城搜查被拒→→炮轰我军驻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增兵入侵北平、天津(平津保卫战)?
④英雄人物:赵登禹、佟麟阁
⑤结果: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⑥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注: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标志——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标志——七七事变?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军事合作:中国共产党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3.政治合作:
①时间:1937.9
②标志: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③意义: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淞沪会战?
1.八一三事变?
①时间:1937.8.13
②地点:上海
③借口:虹桥机场事件
④影响:淞沪会战爆发?
2.淞沪会战(1937.8——1937.11)?
①战役: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②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③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注:
战争给我们的教训: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注: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日本要正视历史,吸取教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应牢记历史,肩负责任,开创未来,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月考背诵提纲(9月份)》.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四大主线》.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重大标志性事件汇总》.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重点强化:近代化四次探索》.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17—19课知识提纲.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1单元《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参考答案.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1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习提纲.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1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整合.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速记手册.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预习提纲.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0、21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背诵手册.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赏析.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doc
-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检测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