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棚民事》阅读答案及翻译.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棚民事〔清〕梅曾亮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 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 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 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 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 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 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 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览其说而是之 是:对的 B. 今以斤斧童其山 童: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 C. 及 洼 田 竭 竭 : 干 涸 D. 故 记 之 以 俟 夫 习 民 事 者 习:熟悉答案:A 认为是对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其下水也 缓 且 夫 水 之 积 也 不 厚 C. 高 田 犹 受 其 浸 溉 其无知,悲不几时 D.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 秦曲答案:B;A 用(介)/ 把(介);B 均为句中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舒缓语气; C 它(代‘泉水’/如果(表假设)D 用在主谓之间取独(助)/这(代)7.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 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B.及余来宣城/问诸 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C.及余/来宣 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D.及余 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答 案: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分析了棚民开垦荒山的得与失,即尽收地利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B、阻止棚民开荒 的人,他们担心的是怕破坏分风水,还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C、尾段“如董公之 所忧”,“忧”的是不许开山种植辅助稻米的不足,容易惹出事故。D、本文是一篇 经世致用、现实性较强的论文,文字简洁,意蕴深厚,富有思辩性,其论题至今仍 有借鉴意义。答案:B 阻止棚民开荒的人,没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 9.把文中文画 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⑴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 通之地⑵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⑶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 则吾盖未得其术也答案:⑴而棚户农民能够在丛山峻岭,人迹不可到达的地方进 行艰苦的劳动,吃粗而无味的食物(采分点‘攻苦’‘茹淡’状语后置 4 分);⑵这 是为了开垦不长五谷的土地,而损害了能生长粮食的田亩(采分点:‘是’‘为’ ‘病’3 分)⑶如果既不失去农田的利益,而又不至于像董公所担忧的,那末我还 没有得到这样的办法。(采分点:‘若’‘ 则’‘术’3 分)【译文】我为董文恪先生写记述其家世和生平的文章,看了他的全部奏议。他在任安徽巡抚时,向皇帝上 书奏请批准棚户农民开发山地的事情,非常着力,大致意思是说:和棚户农民互 相攻击的人,都沉迷于风水迷信之说,甚至有的用数百亩的山地,来保护一口棺 材的土穴,违背典章制度,荒废山地收成,因此不可以照此实行。而棚户农民能够 在丛山峻岭,人迹不可到达的地方进行艰苦的劳动,吃粗而无味的食物,开山种 植宜于旱地生长的庄稼,用来辅助稻谷和小米的不足。没有闲散的百姓,也没有 不获收成的土地,在策略上非常有利,不可以禁止,以免引起乱子。我看了他的奏 议,认为是对的。 等到我来到宣城,问乡人关于棚户农民开山的事,都说:没有开过的山,土石坚固,草和树长得茂密,腐烂的树叶积聚几年,可有二三寸厚,每到天雨,雨水从 树上流到腐叶上,再从腐叶流到土石上,经过石缝一点一滴下滴成为泉水,这种 泉水往下流比较缓慢,再加上水流下去山土不跟随着一起流失。水流缓慢,所以 地势低下的田地受到水流也不会造成水灾;而半个月不下雨,高处的田地还能受 到泉水的渗透和浇灌。现在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用锄头和犁耙疏松山上的泥 土,一场雨没有

文档评论(0)

tiger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