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课堂实录高品质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都江堰》课堂实录 齐河县第一中学 刘娟 2010 年 7月29日 一、在音乐声中,教师介绍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创设教学情境: 师: 38 年前,一位浙江余姚的小伙子走出了群山, 15 年前,这位不再年轻的“小伙子” 又走向了群山,这一走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走出来的,诚如他在《千年一叹》自序中说的: PPT 显示) 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粗糙。他就是余秋雨。 二、学生探究文章的三处“对比” : 师:第一次读《都江堰》 ,我只是被余秋雨的文字吸引,多读几遍,才发现:比文字更有 意味的是文章中的三处对比。昨天,我们都预习了课文,大家读过几遍?你们找到了几处对比? 生:读了两遍。 师:两遍恐怕只能算初读吧。你读了几遍? 生 1:5 遍。 师:好。你能谈谈你找到的“对比”吗? 生 1:我找到了一处,在课文开头: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 师:好。是不是能问你,理由是什么? 生 1 :作者用“不是 而是”的句式,对比“都江堰”与“长城”的历史贡献。师:请大家把“不是 而是”划下来。还有第二处吗? 生 2:我找到了第二处。在第三节: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坝的命令,智慧、仁慈、透明。 ” 师:请你归纳一下,是“谁”与“谁”的对比?生 2 :我想是秦始皇与李冰的对比。 师:妥当吗? 生 3 :我认为这样的归纳并不妥当,因为余秋雨并不想说明李冰比秦始皇智慧、仁慈。(众生笑) 我的理由是:同样在第三节中有“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 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场而成为了一名实践科学家 ”这个“而”就是一个明确的表示对比的词。所以,第二组对比应该是“李冰”与“上至秦始皇下至普通官僚的官僚群体”的对比。 (掌声) 师:欣赏你的发言,一是因为有理有据,特别是那个“而”字的品读;二是特别有见地, 你的“官僚群体”这个概念来自于原文的“一批批” ,你读书读到点子上了。 生 4 :老师,我还找到了一处对比,不知道对不对 师:说说又何妨? 生 4:第二小节“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我想是 “强悍”与“规整、企盼、众目睽睽”的对比 (颇不确定的样子) 师:好,请坐。这种说法大家认可吗? 生 5:我不同意。试问: “强悍”与“企盼” 、“众目睽睽”能构成对比吗?我知道他想讲江水在经过都江堰前后的气势大不相同,这的确是一层对比。但是余秋雨是直接写“江水” 的吗?在写江水之前,余秋雨还用了一些笔墨写“海水” ,这第三处对比,应该说成“江水”与“海水”的对比才对。 师:说得很好。大家互相提升,找出了文章中的三处对比,正好在文章的前三个小节,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按照文章的前后顺序来研究这三处对比分别要告诉我们什么,好吗?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小节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通过第一处对比,余秋雨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朗读) 生 6:余秋雨说得太明白了: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而都江堰却卑处一 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褒贬之意是十分明显的。师:你的意思是褒都江堰而贬长城吗? 生 6 :(点头) 生 7 :老师,对于这种说法我不同意。尽管我知道长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暴政的产物, 伴随长城的还有孟姜女哭哭啼啼的故事,但我还是不同意刚才同学的说法,也不同意余秋雨 在文章中的贬损长城的说法(如果余秋雨真的像刚才同学分析的那样贬损长城) ,我还是觉得长城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怎么看呢? (众生笑、鼓掌) 师: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们知道,长城建成以后,曾经抵御外敌,功不可没。然而余秋 雨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决不是从总体上加以褒贬的,而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大家有没有兴趣在文章中再找一找,作者批评长城的这“一点”到底是什么? (生默读、寻找) 生 8 :我找到了,第一节第三自然段“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 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公众输送汩汩清流。”、“长 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作者认为,长城是“僵硬的” , 而都江堰却是“灵动的” ,前者只“占据辽阔的空间” ,而后者却能“占据邈远的时间” 。 师:你语言组织能力很强,但思维聚焦还不够准确,能不能明确地归纳出作者批评长城的这“一点”到底是什么?请大家回忆,如何寻找中心句? 生 6:我找到了中心句,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这重读的“造福”一词恰恰是长城的不足,都江堰的价值。 师:对啊,文学鉴赏有很多视角,其中一

文档评论(0)

183****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