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螳螂捕蝉》 ( 第二课时 ) 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作者:刘 丹 转贴自:焦溪镇舜山小学 点击数: 77 《螳螂捕蝉》教案 焦溪镇舜山小学刘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 并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的道理。 3、复述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堂课初步学习了《螳螂捕蝉》这篇 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位少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劝说吴王的?请同学 们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吴王说的话。 [ 一开头,就可以看出老师是把这篇课文作为写人的来 教的。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少年”的形象,是对的。 ]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尽管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但是这位侍奉吴王的 少年,仍要想去劝说吴王。他究竟是怎么劝说吴王,并使吴 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讨 论这两个问题。 [ 两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 、讲读第 3 自然段。 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 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 他也毫不介意。 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从“转来转去” 一词,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吴王的注意。从“毫不介意” 、“一连转了三个早晨”等词语,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吴王的决 心。) 3)转了三天,少年仍未见到吴王。他心里会想些什 么呢?(启发学生想象, 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劝说吴王的决心。 [ 句意理解的引导得法,尤其是启发想象少年的内心,  ) 有利于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创意。  ] 2、讲读第  4-11  自然段。 过渡:看来,这位少年他是非等到吴王不可了。  三天后, 少年 于被吴王 了。他是怎么与吴王交 的呢? 大家自由朗 吴王与少年的 。 1)同桌 ,全班交流。 (少年非常婉 地与吴王交 。通 “看到一件挺有意 思的事”,引 吴王的好奇心 , 从而很自然地 述 “螳螂捕蝉” 个故事。??) 2)同桌分角色 :吴王与少年的 。要求:注意 好吴王、少年 的 气,体会他 各自的心情。指名分角色朗 。 3)少年究竟 吴王 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根据学生 述出示故事内容) ①用“”划出故事,并 。②指名 故事。提示: 故事要生 。③你 得故事中,哪句 得最有道理?④ :你 得少年所 得“它 ”表面上指什么呢? “它 之 有什么关系呢?(指蝉、螳螂、黄雀。螳螂想啄食蝉,黄雀想捕食螳螂。 ) ⑤引 故事。 ( 引)蝉一心想着——(生 )眼前的 露水,( 引)却没 到——(生 )身后的螳螂;( 引) 螳螂一心想啄食——(生 )眼前的螳螂, ( 引)却没 到——(生 )身后的黄雀; ( 引)黄雀一心想捕食——(生 )眼前的螳螂, ( 引)却没 到——(生 ) 下 的少年。(师引)蝉、螳螂、黄雀,它们(生读)都只顾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身后的祸患。 ⑥少年讲这个“螳螂捕蝉”的故事,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呢? [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先 让学生弄清情节,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进入情境。然后把少 年讲的故事找出来, 讲述、讨论,理解寓意, 并理解少年 “用 意”。层次十分清楚。 ]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 : 少年讲了这个故事,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从哪里 看出来? 1、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2、理解“恍然大悟” 。(一下子明白了) 3、吴王到底明白了什么?(出示填空:吴王听了少年 的话,受到了启发,明白了 , 所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 四、深入探究。 1、少年的目的达到了,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那么,少年怎么会想到讲这个故事的?(因为吴王所处的环 境与“螳螂捕蝉” 有相似之处。 因此,少年就通过这个故事, 让吴王自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 2、少年表面上是讲故事,实际上是暗劝吴王不要攻打 楚国。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 、“力劝”的话,那么少 年的劝称得上是什么呢?(智劝) 3、小结。侍奉吴王的少年懂得一个好的主意要成功, 得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恰当的时机,他真可算得上是一个 充满智慧的人。 [ 引导学生进行对照、分析,深刻地理解少年的形象。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很好地渗透了探究性学习的精神,而且照应了开头。 ]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巧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吴王很固执, 不听大臣的劝说, 一定要攻打楚国。 但是,后来他听了少年的故事,坚决地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螳螂捕蝉的故事。你读了这个故事,又懂得了什么? 六、作业。 1、复

文档评论(0)

q96tcntzo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