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醉翁亭记》教学课件设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山水有独特的情怀,并因此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山水游记的三要素: 一、对游历途中的山川景物作了具体真实的描绘。 二、有游踪的记叙。 三、有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或寄寓作者对秀丽山河的赞美,或抒发作者个人的感受情思,或借山水发表议论。 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桃花源记》 预习检测: 1、介绍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教。24岁登进士第。 滁 壑 蔚 琅 潺 酿 辄 暝 晦 chú hè wèi láng chán niàng zhé míng huì 伛偻 佝偻 携 清洌 凛冽 山肴 野蔌 觥 翳 yǔ lǚ gōu lóu xié liè liè yáo sù gōng yì 2、正确 认读 一、疏通文意,积累字词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文大意 解释词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翼然临于泉上 杂然而陈者 颓然乎其间者 佳木秀而繁阴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伛偻提携 茂盛的样子。秀丽。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 杂七杂八的样子。摆开。 醉醺醺的样子。 开花,滋长。 老年人、小孩子 以……为快乐。 翻译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走进文本,美点追踪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细读课文,发现美点,并举例分析一下课文美在哪里? 请以“我认为《醉翁亭记》的——美,比如——”这样的句式表达。(可以从结构、语言、风景、人文等方面来分析) 结构美: 第一段,描写醉翁亭环境,介绍其命名由来,最后两句既道出全文立意核心,又自然引出下文描写山水之乐的内容。 环境:环滁皆山—琅琊—醉翁亭 名由:作亭者—名之者—名意 第二段,由分到总写山中之景。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亦无穷 第三段,写滁人游及太守宴,由外而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写太守日暮醉归情景。 太守归—宾客从—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全文一气呵成,脉络分明 语言美: a.“也”字表达的不同语气——陈述语气(描述景物)、肯定语气(介绍人名地名)、感叹语气(直抒胸臆)。 b.“而”字句的读法——表递进转折的重读,表连接或调节音节的轻读。 语言具有急缓有致酣畅淋漓的语流之美。 意趣丰富的风景美 其乐融融的人情美 豁达高远的精神美 三、知人论世,感悟情感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教。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刊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1)说说欧阳修因何而醉?因何而乐?文中“醉”与“乐”有何关系?(提示:找出写作者醉与乐的句子读一读) (2)文中的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有何区别? (3) 列举中国历史上像欧阳修一样虽被贬谪,却能积极做事的仁人志士,说说他们的具体表现,评评他们的思想精神。 山水、佳酿、人民富足安乐的生活。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三者之乐分别是自然之乐、自发之乐、自醒之乐,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作者的乐来自于人民富足安乐的生活,来自于官爱民民拥官的和谐融洽,由此可见,被贬后作者能够积极从政,勤于治理。这是一种难得的开阔胸襟和高原境界。因此,欧阳修的“与民同乐”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出一辙,异曲同工。 四、连接中考,实战演练 1.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 B.作者在本文借寄情山水来表达对遭到贬谪的不满,抒发消极的情绪。 C.文章第三段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三个画面。 D.全文围绕“醉”和“乐”展开,写“乐”正是为了写“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