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李文华司法考试刑法最新专题因果关系.doc

2021年李文华司法考试刑法最新专题因果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实施行为)和危害结果(组成要件意义上实害结果)之间一个引发和被引发关系。 一、认定因果关系意义 1.影响罪数认定。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表明该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属于同一个案件,成立一罪;不然,该行为和危害结果可能属于两个案件。 2.影响有意犯罪未完成形态判定。在有意犯罪中,假如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则成立既遂。比如,甲骗乙钱财,乙识破但基于怜悯给甲5000元,甲成立诈骗罪未遂。因为甲取得财物和诈骗行为没有因果关系。 3.影响过失犯罪是否成立判定。在中国刑法中,全部过失行为要成立犯罪,必需造成特定实害结果,即要求过失行为和特定实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假如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过失行为就不能成立犯罪。 4.影响结果加重犯认定。基础犯罪行为和加重结果之间必需存在因果关系,才能认定结果加重犯。比如,甲只想伤害乙,致乙轻伤,又送乙去医院,途中第三人车祸致乙死亡。甲伤害行为和乙死亡没有因果关系,所以甲只组成有意伤害罪,而非有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二、刑法上因果关系认定 司法考试坚持学说:以条件说为基础因果关系理论。 条件说公式:实施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条件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原因。 (一)条件因果关系说 ①条件关系限定(刑法上因果关系和生活中因果关系区分) 刑法上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和现实危害结果之间关系,生活中因果关系是日常生活行为和现实危害结果之间关系。 危害行为是指对法益产生危险或实害行为。假如对法益不创设任何危险,则属于日常生活行为。注意:日常生活行为偶然产生危害结果,不属于刑法上因果关系。这是很关键考点。 例1,甲劝说乙自驾车旅游,期望乙发生交通事故而死亡,以后乙果真死于交通事故。甲行为和乙死亡不存在因果关系,甲对乙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例2,乙很想让王某死亡,便劝其坐飞机,心想:假如飞机坠毁,王某肯定死亡。王某便去坐飞机。飞机竟真坠毁,王某死亡。乙劝说行为属于日常生活行为,和王某死亡没有刑法上因果关系。 例3,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熟人项某,便和其聊天,造成项某未立即放下栏杆,火车经过时将黄某轧死。丙聊天行为不会给黄某生命创设危险,和其死亡没有刑法上因果关系。 例4,丈夫赌博后回家,妻子不开门,丈夫在门外站一夜被冻死。妻子行为和丈夫死亡没有刑法上因果关系。 例5,甲为了逗乙,向湖中扔三百元,乙跳入湖中去捡,被湖水淹死。甲行为和乙死亡没有刑法上因果关系。 ②条件关系特殊情形 (1)假定因果关系。甲行为造成结果发生,但即使没有甲行为,因为其它原因也会造成结果发生。甲行为和结果含有因果关系。比如,被害人父亲张某在法警实施死刑之前,夺过法警枪,将死刑犯击毙。张某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二重因果关系。两个条件单独全部能造成结果发生,没有意思联络,各自同时发生作用,竞合在一起造成了结果发生。两个条件和结果全部有因果关系。 经典案例:甲、乙二人没有意思联络,分别向丙食物中投放了100%致死量毒药,而且毒药同时起作用,造成丙死亡。 第一,本案中甲、乙二人行为全部是死亡结果发生原因,二人全部成立有意杀人罪(既遂),但不成立共犯。 第二,假定本案中毒药并未同时起作用,而是其中一人投放毒药引发死亡,处理结论有所不一样:假如查清由甲投放毒药引发死亡,那么甲行为和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成立有意杀人罪既遂;而乙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成立有意杀人罪未遂。假如查不清是甲还是乙投放毒药造成丙死亡,依据存疑时有利于行为人标准,甲、乙两人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全部没有因果关系,只成立有意杀人罪未遂。 (3)重合因果关系。两个条件单独全部不能造成结果发生,相互之间没有意思联络,结合在一起造成了结果发生。二者对结果全部有因果关系。 经典案例:甲、乙二人没有意思联络,分别向丙食物中投放了50%致死量毒药,造成丙死亡。对此,甲、乙两人行为和死亡之间全部存在因果关系,分别成立有意杀人罪既遂。 (二)相当因果关系说 比如,甲欲伤害乙,将乙打成重伤,又后悔,便送乙去医院,途中遭遇车祸,致乙死亡。甲伤害行为和乙死亡有没有因果关系?假如有,甲组成有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假如没有,甲仅组成有意伤害罪。 这类案件特点是因果发展历程中出现介入原因。对此,依据条件公式会得出一概全部有因果关系结论,这显然是不妥当。所以,理论上提出相当因果关系说,经过“介入原因三标准”来处理。 存在介入原因时,判定先前行为和最终止果有没有因果关系,判定标准是: 先前行为—→介入原因—→结果 (1)先前行为对结果发生所起作用大小。作用大者,则先前行为和结果有因果关系;反之无。通常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