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几种主题解读.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蒹葭》的几种主题解读 《蒹葭》一诗,用明丽而有模糊的意象(蒹葭、白露、河水、伊人)创造了空灵而有深邃的意境。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其主题的解读就莫衷一是,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政治说 《诗序》说:“《蒹葭》 ,刺蘘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郑笺》说同,谓诗中所追慕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最接近诗作的年代,对诗歌的解读往往是最准确的。政治说的解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丧失上古传统的社会担忧,闪耀着“天下为公”的积极入世思想之光辉! 二、爱情说 针对政治说,朱熹斥为穿凿,朱熹云:“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 其何所指也。 ”但对诗中“伊人”未能作出解释。 陆化熙说: “通诗反复咏叹,无非想象其人所在而形容得见之难耳。一 篇俱就水说, 故以蒹葭二句为叙秋水盛时景色, 而萧索凄凉,增人感伤之意, 亦恍然见矣, 兼可想秦人悲歌意气。 lsquo; 所谓 rsquo; 二字有味,正是意中之人难向人说,悬虚说个 lsquo; 一方 rsquo; ,政照下求之不得。若果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迹可至,何以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哉。会得此意,则 第 1 页 连水亦是借话。”故而今人大多认为这是追寻意中人之作。诗篇通过“溯洄”“溯游”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 三、理想说 由于“伊人”形象和诗作之中客体形象的不确定性,所以人们根据对“伊人”的执著追求,以及追求道路的曲折,所以演绎出了“理想说”,即人们追求理想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但对理想的态度应是坚持不懈的!四、惜时说 诗歌之中反复的“白露”“流水”意象,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转瞬即逝。而“伊人”又飘忽不定,因此就告诫人们, 面对“逝者如斯”的日出日落,应珍惜时光,上下求索。后世乐府诗《长歌行》就以“朝露”(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唏)起兴,引出珍惜时光的主题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五、距离说 《诗经》是我国的我文学源头。源头的文学总在记录着一个民族形成的集体无意识,而诗经正是通过一些作品来传递古 老民族的无意识。 因此,按照这种观点来解读, 我们回发现,全诗重章叠句,用白露、流水等暗示时间的意象,用一客体 对“伊人”意象的苦苦追寻而又不能的看似悲剧的结局,实则充满了飘逸自然、空灵之美“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第 2 页 的优美意境,来阐释着我们民族幼年时期的美学思想──距 离产生美!不论怎样的追求寻觅,总不能占有,总要保持一 定的距离,正是这距离使我们获得了审美体验。 第 3 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