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初中语文_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欣赏有关猫的图片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 识记生字、理解生词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三只猫不同的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整体感知课文 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字、词 读准字音:污涩 怂恿 蜷伏 惩戒 怅然 妄下断语 理解词义:污涩 怂恿 蜷伏 怅然 妄下断语 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他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作者共写了三只猫的经历哪一次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拓展延伸 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第二只猫把芙蓉鸟吃掉,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小结 在同一件事上,作者对待不同的猫的态度可能是不同的,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怒请事实 ,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当堂检测 给下列字词注音 消耗( ) 怂恿)( ) 诅骂( )蜷( ) 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出文中的原句。 简要分析我家不喜欢第三只猫的原因。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是上,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效果分析 1、这堂课分三个步骤:“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说人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说文的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从文本的思想内容到文本的表现手法,整个过程呈递升层次,带领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文本的内容解读方面,观注到猫和人这两种生命在情感互动和命运编织当中的多元呈现,使得课堂元素丰富而有序,并且整个课堂充满了互动与生成。 2、学生能准确深入理解段落和句子。 3、这堂课注重细致的语言品味和情感体味。 教材分析 郑振铎的《猫》写了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写出了“我”思想情感的前后变化。体现了“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语言“质朴”、“真率”。 评测练习: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否用括号内的词语代替?请说明理由。 1.我也怅然的,愤恨(气愤)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和人。 2.我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度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 3.于是猫的罪状证实(知道)了。 课后反思   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深情是重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难点,这也正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所以,此课教学我设计了三大板块:  一、说猫的来历、外形、性情、结局:   试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叙述的表达能力。课堂上学生认真积极,实现了这一目标。  二、找表达感情的句子,品味文章深情:   这一环节是重点,而品味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是重中之重。所以用时最多。因为七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为帮助他们理解体会,所以我设计了“假设你的小猫死了……”“假设你的小猫被抱走了……”以及教师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来引导学生理解品味。   在这一环节中文我注意了详略的安排:前两只小猫略,第三只小猫详。这样为感悟文章的道理做好铺垫。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从而引出散文的终极目的是让人明理。  三、说感悟,明道理。   这一环节学生发言的人数多,说出了自己的认识,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以上这三个板块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由说话、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答问题也很积极主动。回顾这堂课,自己并不十分满意,觉得最大的遗憾是:   学生自由说话了,学生主动说话了,但学生说的还是少,老师讲的还是多。  分析原因:1、因为课前听说我上课的班是整个年级最差的一个班,所以,一上课我就信心不足,老是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一不发言我就说。2、学生预习情况比我估计的要差。学生一说慢了或说错了我就着急。3、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余毒”还影响着我,有问题就急着要答案。   当然在学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过艺术的“介入”来调控活动方向,来增强活动的厚度。可是,教师的这种“介入”应该控制在怎样的一个“度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