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6定稿教与学思维的差异与转化.doc

八上6定稿教与学思维的差异与转化.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与“学”思维的差异与转化 ——以《湖心亭看雪》为例 318050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中学 章国华 这次区里召开新教师成长研讨会,笔者听了三节课,其中对《湖心亭看雪》一课的教学进行了思考,从中我认为:认识到“教”与“学”思维的差异与转化,这是新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执教者教学的过程和板书中,笔者发现: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仅仅抓住“独”与“痴”来教学,试图从“独”中读出了张岱的孤芳自赏和故国之思;从“痴”中读出作者的痴行、痴景、痴情,最后总结出“一独一痴见性情”。 应该说,在教学内容上,这位教师也是用心良苦,颇费思量的,虽然教学内容对初二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但只要能产生切实的教学效果,作这样的教学内容选择,应该没有太多的错误。但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所“学”与教师所“教”之间的达成度,还是不敢苟同,有待提高的。 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课如何在这个基础上,有更高效的教学效果呢?在笔者看来,这其实牵涉到了一个“教”与“学”思维的差异与转化问题。 应该说,一堂成功高效的课,教师所“教”的“预设”与学生所“学”的“期待”是基本重合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对所“教”的教学内容的提炼与学生对所“学”教学内容接受,这是两个不同的思维过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他们之间有差异,并且要做好充分的“教”与“学”之间的思维转化。如果我们没有转化好,那我们就有可能出现上述情况。 具体说到这堂课,这位教师是这样操作的:他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文中在内容上显得前后矛盾的字。结果学生找来找去,首先找到了一个“绝”字,学生认为:作者开始说“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个“绝”字,说明一切都消失了,这与后面湖上有“人”相矛盾。最后教师提醒,张岱看“雪”是单独去的,而后面舟子却和他说话,说明张岱不是一个人去的。所以应该找“独”这个字,这里有矛盾。然后,这位教师又让学生找一找最能概括张岱形象的字。结果,学生找到了一个“痴”字,很明显,学生此时理解“痴”是不深刻的。而教师此时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深入理解“痴”字的内涵,但启发与教学的推进却显得很困难。 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此时,教师的教学内容推进,是按照教师自己的思维和逻辑在教,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内容选择时,觉得一个“独”字和一个“痴”字是很好的教学内容。于是教师就试图单刀直入,抓住这两个字挖掘出深刻的教学内容。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学生学习的思维与逻辑不是按照教师的思维与逻辑推进的。他们根本不可能一开始就从“独”与“痴”中去深入学习。而且,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应该说,学生一拿到这篇文言文,第一阅读期待在于,这篇文言文究竟说了什么,也就是整体内容的感知。以前,笔者在有关主问题设计时讲过,主问题如果能做到像小说情节一样那样曲折,学生的学习肯定饶有兴趣。比如,这篇课文如果转化成根据学生学习的思维与逻辑来设计的话,就可以采用主问题来安排适合学生“学”的教学内容。 笔者觉得,“湖心亭看雪”这个题目其实是设计主问题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湖心亭看雪,作者在哪里看雪?什么时候看雪?谁在看雪?看得仅仅是雪吗?这几个问题仅仅围绕“湖心亭看雪”这个题目,但这几个问题却可以把文章以下许多教学内容有机组合和串联起来。 张岱在哪里看雪?他当然在湖心亭看雪,并且湖心亭在西湖,那此时的西湖又是怎么样的西湖呢?此时,文中有两个地方就很值得好好品味。一处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还有一处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经。” 在此处,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好好边读边赏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让学生读出西湖的白雪茫茫,读出人鸟声俱绝的万籁俱寂,读出雾凇沆砀的天寒地冻。再通过换词,删词的方法,体会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经。”中的三个“与”字,是那么深刻地把“天、云、山、水”连成了一个整体,连成了一色。这是一个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纯洁无暇的世界。而长提的一痕,一个“痕”字,长长的堤坝只留下了一点痕迹,变得隐约可见。湖心亭只剩下了一点。一个“点”字,可见湖心亭在白茫茫雪景中的渺小。余舟也成了“一芥”,一个“芥”字,再次渲染了背景的广阔与自己所在位置的渺小。 而最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个“粒”字前还加上了“两三”,到底是两粒还是三粒呢,难道作者几个人都不清楚了。其实,之所以要把很确数的几个人写成了约数的两三人,这意在突出,在如此无垠与广阔的白雪天地间,不管是几个人,都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了。如果从观察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出现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而已,是因为作者的眼睛,或者更确切说,是作者的心已经离开了自己所在

文档评论(0)

132****5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