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真正大学的代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今天起,怹是我崇敬的偶像 读今天的《南方周末》,读到陈健邦的文章《我们的大学究竟还缺少什么》 “2001年春,我来到北京清华园……走在校园大道,我看到物理系的海报有幅印着杨振宁的题字“重振辉煌”。走进物理馆,往上走去,看到二楼墙上有75位院士的照片,清华物理师生创造的这一纪录,真的是中国学术界不可再现的奇迹吗?回到一楼,看着大厅角落的叶企孙铜像,老校友说,原本要将老师的铜像放到馆外的大空间,可是没有得到允许。我才猛然察觉,先前海报左上角有一若隐若现的人像,那是中年时的叶企孙。”这话里绝对有玄机!按人们习惯的排列方式,玄机就在“若隐若现”的叶企孙,他是谁?俺真的不知道! “谈到学风士格,一位校史专家对我说,清华的历史中,有许多大师,但只有四位可说是哲人,即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梅贻琦。学术教育就是他们的生命所在。为了中国的学术自立,他们就有如干将、莫邪夫妇铸炼宝剑一样,把自己的生命也投入了炼剑炉中。他们的生命光芒也照亮了近代中国的学术探索之路。”这“学风士格”想来就是文章题目的“?”之所在,而文中提到的大师潘光旦、陈寅恪、梅贻俺多少有点了解,可这这叶企孙被与老几位并列,俺真的不了解,可是这并列说明了作者“?”背后的“!” 所以俺搜、俺搜、俺搜搜搜—— 百科的解释: “叶企孙(1898.7.16-1977.1.13) 上海人。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从1925年到 1952年,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担任负责人、理学院院长。1948年评为中叶企孙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院系 调整时调往北京大学。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企孙参加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 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叶企孙在物理学上重要研究成果有两个.一是用X射线精确地测定普朗克常数h,得出当时用X射线测定h值的最高的精确度;二是开创性地研究了流体静压力对铁磁性金属的磁导率的影响,这是本世纪20年代在物质铁磁性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地科学界的重视. 叶企孙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因病在天津滞留了一年.在此期间,他积极地组织他的学生在天津制造炸药,装配无线电收发报机,炸毁了日军火车,并动员学生到抗日前线.后因此事不幸受到政治的复杂牵连,于1966-1976年的十年间,受尽凌辱,以至被捕入狱,并身患重病;1977年1月13日含冤而逝.1980年平反昭雪。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这23位科学家中有 9人是他的学生,有2人是他的学生的学生,还有2人的事业也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是一位曾经遭受迫害的科学家嘛,俺最多是尊重,别的也没有什么,毕竟和俺关系不大! 继续—— 沈克琦《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叶企孙》   “叶企孙在培养人才方面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首先,他认为要建设一个高水平的物理系,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教授。为此他千方百计延聘良师,毫无门户之见。其次,他认为:“高等学校除造就致用人才外,尚得树立一研究之中心,以求国家学术之独立。”他努力创造教授们从事研究的条件,特别是实验研究的条件。不仅从国外进口仪器设备,还想方设法创造自制仪器的条件。第三,叶企孙主张:“本系自最浅至最深之课程,均为注重于解决问题及实验工作,力戒现时高调及虚空之弊”,“科目之分配,理论与实验并重,重质而不重量”。他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要求物理系学生学习木工、金工和机械制图等课程,自己动手制造实验设备,并做毕业论文。当时清华青年师生动手制作仪器蔚然成风,实赖叶企孙之创导。” 俺看到了一个教育家!不过,俺如果在这样的位置也会如此的! 应兴国《叶企孙:不能不提的一个人》   “众所周知的华罗庚,出身贫寒,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刻苦钻研数论,自学成才。1929年被清华数学系熊庆来教授识才,又经叶企孙批准从小县城调到清华数学系资料室当职员,边工作边旁听大学课程。1931年,叶企孙在日本数学刊物上看到华罗庚写的数学论文,很欣赏他的才华。在教授会上力排众议说:“清华出了个华罗庚是好事,不要为资历所限制。”最后,作为理学院院长和校务委员的叶企孙,拍板决定,破格提升华为教员,并让他讲授大学微积分课。从此,华罗庚脱颖而出。1936年,叶企孙又派华罗庚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华终成国际知名的数学家。   叶企孙的人格高尚是有口皆碑的。1928年叶企孙请吴有训到物理系任教时,把吴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系主任的还高,以示尊重。后来他发现吴有训的工作能力很强,就于1934年推荐吴当物理系主任。1937年,叶又辞去理学院院长之职,荐吴有训接任。叶企孙的辞职,一不是自己不行,二不是众人反对,三不是已到退休年龄,相反,他辞职时年仅38岁。因此,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