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园林“养成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园林“养成记” 董修齐 北京的自然,得天独厚 每年8月,正值北京最热的三伏天。热浪夹杂着从脚底涌起的蒸汽,把暑期的热情消磨大半。北京人一边战天斗地练三伏,一边高调地“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 白塔园林 这就是北京最典型的气候。太平洋上刮起了东南季风,从东海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它沿着渤海湾登陆,在北京的西部和北部分别被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无情地拦截下来,把从太平洋上带来的湿热留在了北京人头顶上。这是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典型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到了冬季,没有了暖湿气流,来自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又夹带着西伯利亚的寒冷,由北向南向北京冲杀过来——冬季寒冷干燥。真的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分明使北京拥有了四季不同的景色。 北京的四季 从地理层面来看,北京是永定河冲积平原,景山则是这片冲积平原的高点。站在景山,可以从西、北、东三面看到群山重叠环抱着北京城,使国都呈现着固若金汤的雄伟气势;南面可以遥望千里沃野,江河襟带,呈现出一望无际的大好河山之景象。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既符合中国古人选择万古帝王之都的最佳条件,又符合中国古代风水学选择最佳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 景山望山 天时、地利皆宜,合理利用就越发能够显现出人的智慧。从辽代开始,北京逐渐成为全国性首都,城市的规模从一个戍边的军镇逐渐改变职能,增加了军镇绝不可能拥有的宫殿群、亲贵宅邸、繁华的商业街、衣着华丽的达官显贵,最重要的是还有供贵人们休闲游乐的园林。 从辽至清,北京城城市界线逐渐扩大,园林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北京的地势、自西北流向东南的河流,都成了城市规划师们的“素材”。 火神庙香火繁盛 “燕京八景”定义京华烟云 仔细翻阅历朝历代留下来的古籍,关于北京城风光的描绘还真不少。最有意思的就要数“燕京八景”了。从元世祖忽必烈在1272年将北京定为大都开始,北京周边的野趣也被加上了留名青史的桂冠。作为北京的名片,“燕京八景”充分体现了古人完美利用自然河山的宇宙观思维,为寻常的自然风光注入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燕京八景 有趣的是,从元代开始出现的“燕京八景”,随着朝代的更迭,这八景的称谓都会有所变动,一字之差,生出无限意趣,令人不禁想去探寻究竟。时至当世,“燕京八景”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题字狂魔乾隆皇帝留下来的一方方御笔题字碑。 在这八景中,变化最大的就是金台夕照。史料上说,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招揽名士,中兴燕国,采纳了贤士郭隗的建议,在都城中心建起一座堆满黄金的高台,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有志之士,其中就包括战国名将乐毅。“黄金台”也因此得名。据说,这座黄金台的大致位置就在现今北京城的团结湖附近。 元代和明代,金台路这一片地方,一马平川,实在没有什么景致可言。反倒是位于北京城区西南方向的金朝帝王陵寝道陵,历经几百年沧桑,破败倾颓,夕阳之下,更显悲辛与凄凉,意境迭生。 到了清朝,“史上最高产诗人”爱新觉罗·弘历一想到“道陵夕照”的破败与凄凉就觉得不舒服,不管怎么说,大清入关前使用的国号是后金,多少也跟金朝借来一点儿“亲戚”关系,于是乾隆皇帝便搜肠刮肚地想到了燕昭王那座黄金台。乾隆十六年(1751年),“道陵夕照”换成了现在的“金台夕照”。 乾隆皇帝的爱折腾,史上有名,咱们不遑多论。但燕京八景却肇启了北京城市园林营造的漫漫长路。元明清三朝的皇帝们,从城中心开始,一直把园林修到了城市周边,终于形成了周边拱卫、中心开花的北京城市规划大局。 清代的北京园林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造园最多的时期。园林类型最为丰富,包括紫禁城的宫廷园林、皇家御苑、祭坛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王府花园、会馆园林等。这也是因为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市民文化的繁荣,使得清代北京除了皇家园林的修缮外,还兴建起了大量的公共园林。寺庙园林则变为以赏某种花极一时之盛景者,如高庙之白海棠与凌霄、广济寺之蜡梅、崇效寺之牡丹、法源寺之丁香、龙华寺之文冠果、極乐寺之西府海棠、白云观之紫绵海棠等。 琼华岛上绿荫掩映,白塔巍巍 除了依托寺庙的园林景观,更多的是依托山水的园林景观,如什刹海地区,几百年来,这一地区已经成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心中共同的乐园。周边大量的府邸、园林、寺庙丰富了什刹海一带的沿湖风景,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使什刹海成为京城最具文化的代表性地区。地安门外的什刹海,分前海、后海。前海周长约1.5千米,荷花极盛,西北两面多为第宅。中有长堤,自北而东,沿堤植柳,高入云际。自夏至秋,堤上遍设茶肆,间陈百戏以供娱乐。后海较幽静,水势亦宽,树木丛杂,两岸多古寺,多骚人墨客遗迹,李东阳西涯、法梧门故居均在此。自隋朝至清代的粗略统计,什刹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