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唐宋散文选读学案23份粤教版.docxVIP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唐宋散文选读学案23份粤教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模块检测卷一 ( 时间:分钟 满分:分 ) 一、现代文阅读 ( 分 )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小题,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 因科举制度之功效, 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 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 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版印刷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日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他 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他们大都像范仲淹那样, 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 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 这一派儒学, 从宋初开始, 直到明末清 初始见衰替。 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 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 全由他 们主持与发动。 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 最为后人敬重的, 则如周敦颐、 张载、程颢、 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 。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 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 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 寺严肃讲学之风的。 书院的开始, 多在名山胜地, 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 最重要的是藏书堂, 其次是学员之宿舍, 每一书院, 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为之年时举行祀典。 可见书院规模, 本来是模仿佛寺而产生的, 稍后则几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 有的亦由政府大 吏提倡成立, 或由政府拨款维持。 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 是始终保 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其如宋、明两代常 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体说来, 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 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 教育权既 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 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 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 讲学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 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 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 同时又因 为他们号为“新儒家” ,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 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 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 宋代的程颐、 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 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 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 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 他们虽 多半是在野的学者, 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 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 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所在。 (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 .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分)( ) .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 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中国古代的教育, 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 私塾取代公立学校, 成为自宋至清 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 一般都有藏书堂, 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 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解析:项在名山胜地的原因分析错误; 项“中国古代教育”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项“唯 一的教育形式”绝对化了。 答案: .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 .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 .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 .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解析:项“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说法错误。 答案: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 .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 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 多与政治相冲突,屡屡遭 到排斥与压迫。 .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

文档评论(0)

187****5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