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docxVIP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19-0005-05 近代以来,面对深重的内忧外患,中国人民在追寻现代化的道路上饱经沧桑,历尽磨难,一直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而不懈奋斗。然而,只有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中华民族才真正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强国之路。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尽管遭受了种种挫折,仍进行了执著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执政成效;中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孜孜探求,开辟出了一条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60年的历程艰辛曲折。60年的社会变迁巨大,60年的发展经验宝贵,启示良多。 一、6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证明: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是要“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0页)正因为有了这一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才凝聚起一股强大的社会推动力量。当然,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社会主义必须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实现,必须结合各国的国情,走适合本国特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人民从实践中逐步认识的真理。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尽快地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现代化,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目标。但中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提出符合实际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目标,绝不能要求过高。但多年来,由于急于求成,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教条主义等时有发生。在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规划未来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我们党由于缺乏经验和理论上的准备不足,照抄照搬苏联模式,教条式理解甚至曲解马克思主义,忽视发展生产力。一味进行生产关系的所谓“革命”,导致在工作中产生急于求成、急于过渡、盲目求纯的失误,延误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面对挫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底是不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种种疑问和回答纷纷产生。对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为过去20年“左”的失误并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失误的根本原因,正是我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没有搞清,以致把现代化的目标定的过高过急,盲目赶超。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左思潮,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教条化到极点。大搞“兴无灭资”,使中国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可贵的是,中国人民富有顽强的进取精神,随着认识的深化,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在经过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极左错误后,邓小平更突出地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也要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3993年版。第261页)。“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4页),“不能照抄西方国家或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2页)。过去,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年代,人们“谈资变色”,凡是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都被否定、被打倒。今天,我们“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正是在这些正确思想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始终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加快现代化进程,尽快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