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社会建设.docxVIP

毛泽东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社会建设.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泽东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社会建设 摘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社会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对苏区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有:推动了苏区工农主导型社会结构的形成,构建了保障工农群众享有革命成果的制度框架,创造了阶级斗争基础上的新型社会关系,发展了服务于革命战争和群众生活的各项社会事业,领导了针对封建恶习陋俗的社会改造,开创了进行社会建设的群众运动形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 作者简介:谢开贤,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81) 刘和平,怀化医专统计档案室教师(湖南怀化418000)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这一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发动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群众才能取得胜利。要发动群众就必须关注和改善民生,进行相应的社会建设。1931年7月,在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对苏区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推动了苏区工农主导型社会结构的形成 毛泽东对于苏区新的社会结构形成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毛泽东通过指导和推进土地革命,促使苏区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化。 土地革命之前,各苏维埃所辖区域的阶级阶层结构如何呢?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指出:在寻乌农村人口中,大地主(收租五百石以上的),占百分之零点零四五;中地主(收租五百石以下二百石以上的),占百分之零点四;小地主(收租二百石以下的),占百分之三,其中破落户占百分之一,新发户占百分之二;富农(有余钱剩米放债的),占百分之四;中农(够食不欠债的),占百分之一十八点二五五;贫农(不够食欠债的),占百分之七十;手工工人(各种工匠、船夫、专门脚夫),占百分之三;游民(无业的),占百分之一;雇农(长工及专门做零工的),占百分之零点三。这虽然是对寻乌一县的调查,但是“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可以说,寻乌县的阶级阶层构成大致反映了当时苏区阶级阶层结构的整体状况。 农民占人口之绝大多数的状况,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发动农民群众,取得他们的支持,才能获取革命的胜利。要取得农民的支持,就必须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解决好农民最为关心的土地问题。苏维埃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第一,深入各地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提供了依据。从1930年5月起,毛泽东在寻乌、东塘、兴国、长冈乡、才溪乡等多处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刻剖析了这些地方的原有土地关系及阶级状况,获得了当时农村土地占有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来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奠定了基础。第二,提出了苏区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由于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因此,在斗争的早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左”的偏差。但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以及对旧有土地关系认识的深化,毛泽东在纠正早期土地斗争偏差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区土地斗争的阶级路线,即:“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削弱富农,与消灭地主。”这个表述成了之后土地革命路线的主要基础。第三,指导在土地革命中正确地贯彻执行阶级路线。苏维埃时期,毛泽东撰写了如《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一系列文章以指导苏区土地革命路线的贯彻执行。毛泽东强调:“查田运动的策略,是以工人为领导者,依靠贫农,联合中农,去削弱富农,消灭地主。”“为了说明这个策略起见,要将什么是地主,什么是富农,什么是中农,什么是贫农,什么是工人说清楚。”“富农与地主有分别,富农自己劳动,地主自己不劳动,所以对地主取消灭的政策,对富农则取削弱的政策。因此消灭富农的倾向是错误的,同时不应该把富农成分当做地主待遇。”“对中农的策略——联合中农,是土地革命中最中心的策略……为了联合中农不侵犯中农利益起见,要提出‘富裕中农’来说明它,要着重说明富农与中农交界地方,使富裕中农稳定起来。要揭破地主富农对于中农的欺骗,使中农脱离地主富农的影响,团结在贫农周围,一致向地主作斗争。”这些论述对于正确贯彻执行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经过土地革命,农村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地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开始被消灭,富农减少或被削弱,雇农变少或不复存在,中农和贫农成了农村中的主要力量。 二是毛泽东通过指导建立和推进发展各种群众革命团体,促使苏区社会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