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政治:内涵、价值及其发展向度.docxVIP

核心政治:内涵、价值及其发展向度.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心政治:内涵、价值及其发展向度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为社会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为组织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纽带的“三维立体结构”的核心政治。这种核心政治模式的价值蕴意体现在有利于资源分配的公正性;有利于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和谐性;有利于社会公共治理的有效性。当代中国“核心政治”的发展应把握好四个向度: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政治;二是以人为本的“民生”政治;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文化”政治;四是以和谐有序为目标的 “民主”政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蕴意;发展向度 [中图分类号] D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5)08-0068-07 [收稿日期]2015-04-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西部民族社会政治稳定实现机制研究”(14XMZ076);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国家治理转型中的西部民族地区民主政治运作机制研究”(14XZZ00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转型期西部民族地区民主政治运作的特殊路径选择与模式研究”(12YJC850033);长安大学中央高校项目“族际政治:理论主张与实践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宋鑫华(1981- ),女,山西忻州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当 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 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的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而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经济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有关“中国方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之路”“中国模式”的讨论也日益热烈起来。然而,大多数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模式时往往避而不谈中国的政治模式,事实上,中国式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无疑也是存在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 一、“核心政治”:一种政治发展模式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政治发展的立体模式先后经过古代少数人的集权专制政治和近代部分人的狭隘民主政治,正迈向现代人民共同体的核心政治模式。在传统农业文明社会,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不得不依靠以血缘为特征的集体组织形式同自然界作斗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形成,阶级开始出现,在阶级对立和冲突面前,需要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即“公共权力”。这种以血缘和权力为纽带的社会共同体自然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在这个立体政治结构中,社会共同体的“家长”逐渐演化为调节公共利益、维护合法权力的强制性法律,民众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为我做主”的特征。因此,从政治学视角来看,传统农业文明社会实质上是君本社会,产生的是“君权至上”的专制政治,形成的是“神本”与“君本”互动共生的政治文化氛围。随着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近代的工业文明的历史演进,商品经济的萌芽,社会生产的创造性因素逐渐增强。同时,自由贸易的兴起,促使人们主体意识的觉醒,“家长”制的专制型文化理念逐渐消失。伴随近代社会“自由个体”主体性的产生,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必然诉求民主的政治生活。然而,这种“自由”民主政治由于受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时代限制,只能是拥有社会财富和掌握生产资料的部分人的狭隘“半民主”,而并非真正的“全民主”式政治模式。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不断推进,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不断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自发斗争走向政治自觉。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无产阶级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为根本动因,提出了消灭一切阶级差别、重大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的要求,并以“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为历史使命,实现了制度形态的历史性剧变。 在社会主义制度形态中,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来整合全民族力量,凭借自身的先进性和使命的崇高性,逐渐被认可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核心。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长达数千年的剥削阶级制度已经结束,虽然阶级差别甚至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但在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建设中,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政治协商方式是民主的,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主体性。社会主义的“人民”政治是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完全的、普遍的、不受任何限制的”[1](P204)民主政治。如果说传统农业文明的政治生活是少数人的集权专制模式,近代工业文明的政治生活是少部分人的狭隘“半民主”模式,那么,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则是以人民共同体为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