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和社会学中的“易”.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伦理学和社会学中的“易” [摘 要]从伦理学来看,“易”的变易、交易、平易等等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人类应该改变自己,给予社会自己的一切,具有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够轻而易举地改变整个社会。从社会学来看,社会的变易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规律,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是人类走向和谐、大同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易;变易;交易;平易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8)03-0041-07 一、伦理学中的“易” 从伦理学来看,“易”的变易、交易、平易等等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人类应该改变自己,给予社会自己的一切,具有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够轻而易举地改变整个社会。 变易作为人类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表现了人类在改变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情操的愿望。从变易天地,到移风易俗,再到移易本性,都是人类的具体社会实践的过程,由此也就决定了人类社会实践的变易性。人类必须遵循“天人合一”规律来改变大自然,遵循“天下为公”的原则来移风易俗,以“止于至善”的理想来移易性格。 人类的生成发展不能像动物界那样完全靠大自然的恩赐,而必须靠自身的劳动,人类自身就是在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从猿演化为人的。其中,改变自然世界以获取生活资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记载了中华民族先祖先民变易自然世界的可歌可泣的事件,比如盘古开天地、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等。同时,中华民族的先祖先民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也深刻领悟到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变易世界。大禹治水的成功就在于他改父辈以堵治水的方法而易为以导治水。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者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1]顺应黄河和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自然经济和农业文明为主,因而更加懂得按照自然规律来改变世界的重要性。如《孟子·梁惠王上》记载孟子论及“仁政”策略时,就明确地说明了要按照自然规律来改变自然才可能增加国家的人口,实现王道:“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2666又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曰:“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3]759可见,中华民族是在长期的自然经济和农业文明的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从而顺天应时,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来变易自然世界,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追求“小康”和“大同”的社会理想。 《礼记·礼运》描绘了大同和小康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就是儒家理想的社会状况。所谓“小康”社会,孔子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2]1414那么,要从以周朝为榜样的小康社会达到以黄帝时代为理想的大同社会,也就是由人各为己、不得不以礼义来规范所有人的“天下为家”,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自由、平等、博爱地生活的“天下为公”,就应该移风易俗,让人们由被动地遵守礼义变易到人人自觉地遵守礼义,也就是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所以说,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学说早就高度重视变易人类社会的实践,而且已经设定了一个以“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来作为准则和规范,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变易社会的道德要求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从外在的一般表述来看,大同社会的道德理想与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社会的道德理想,是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观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