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流动镶嵌模型.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E.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困难。 * * 可是鉴于当时技术的限制,科学家在20世纪初才第一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不但发现细胞膜不仅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溶解。 * * 1925年Gorter和Grendel用丙酮从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抽提脂类,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确定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1 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学.科.网 1.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发现: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从实验现象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 提出假说: 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且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从资料2中我们可以知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脂质和蛋白质 脂质和蛋白质又是怎样构成细胞膜的呢?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推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思考: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得到怎样的推论? 脂肪酸尾部 疏水端 磷酸头部 亲水端 磷脂分子 磷脂分子 模型构建1: 将磷脂滴置于水中,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如何铺展成单分子层呢? 模型构建1: 将磷脂滴置于水中,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如何铺展成单分子层呢? 模型构建2: 将磷脂滴置于水中,如果磷脂悬浮于水中,又将如何铺展成单分子层呢? A B C √ 水 水 模型构建3:细胞膜的两侧都有水环境存在,同学们尝试着大胆的推测和想像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是怎样排布的呢? 【例1】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D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A 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 选择透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 选择透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 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 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C 资料5 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了。1959年,罗伯特森利用超薄切片技术在电镜下观察细胞膜。 两层 暗层 一层 明层 蛋白质 蛋白质 脂质 罗伯特森的暗-亮-暗三层结构静态模型 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结构模型 【思考】 “三明治”结构模型有什么不足? 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刚性结构, 无法解释一切与膜的运动有关的生物现象 资料6: 1970年 弗雷和埃迪登 结论: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膜上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在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结构模型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A.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D.脂溶性的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 E.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 F.白细胞吞噬病菌 G.单细胞生物的生长 B D “三明治”模型无法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细胞分泌、膜的融合、细胞生长等现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磷脂双分子层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分子 2.蛋白质分子存在形态: 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上分布不均匀, 有镶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三种,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部分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进而构成糖被 糖蛋白主要起识别和黏着作用,还有保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in金牌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