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参考资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 ----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 月光从窗口射进来, 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 于是到承天寺, 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元丰六年:即公元 1083 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想到,考虑。与为者乐,共同游乐的人。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遂:于是。 寝:入睡。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一同,共同。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 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庭中如积水空明: 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 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如积水空明:好像积水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 xìng):泛指水草,水草总称。荇,一种多年水生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欣然 : 愉快地 念:想念 遂:于是 至:到 相与:于是 空明:清澈透明 交横:纵横交错 盖:原来是 闲人 :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如: 像 耳: 语气助词 《记承天寺夜游》学习要点 关于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身于较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政治家,又同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合称为“三苏”。幼年时,受封建文化教育与熏陶。少年时代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 苏轼一生处于激烈的政治斗争中。 21 岁考中进士,他的思想比较保守,又因写讽刺新法的诗句,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在宋哲宗元祐年( 1088 年)旧党当权,他被召回任翰林学士等官。新党再度执政后,他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县)。苏轼一贬再贬,从惠州至遥远偏僻的儋州(今海南岛)。 1100 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救北归,第二年就死在常州。 苏轼是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在散文方面,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欧阳修死后,苏轼成为文坛的领袖。他的散文如《前赤壁赋》《石钟山记》。在词方面,苏轼在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与辛弃疾齐名,如《水调歌头》为千古传诵。在诗方面,苏轼也是北宋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保存下来的有四千多首。此外,苏轼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 首先朗读全文,理解内容,体会诗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一、 准字的音 藻(zǎo) 荇(xìng)  寝(qǐn) 二、解 加 的字 念无与 者 盖竹柏影也 但少 人如吾两人者耳 如吾两人者 耳  念:考 ,想到。 盖: ,表示原因。原来是??。 但:只是。 耳: 了。 三、学 本文 在中国文化人物 廊中, 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多才多 的人物。他不 在 、 、散文方面开 了一代之先,而且在 法、 画等 方面也有很高的修 。 笔 之文,原来大都是客 地 人物、事件或事物,述 抒感之作是不多 的。 的笔 文却有 多是从日常生活片断的 述中,或抒写情 ,或因事 理。它 在 上的 著特色,是用 的文字, 明地而又仿佛极不 意地渲染出一种情 或一片心境。《 承天寺夜游》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篇随笔式的散文可以分三 。 第一 :(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写承天寺夜游的 由。 文章起笔点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元丰六年,即公元 1083 年。元丰,宋神宗 ( xù)的年号。“解衣欲睡”中的 “欲”是“将要”的意思, “月色入 ”一句既 叙 , 又提示夜游之因。 : 扇的 ,泛指 ,月色能照 到 里想 月亮升高, 已夜深人静了。 “欣然起行”美妙的月色 了作者的游 , 作者再也不能入睡, 愉快地起身要到外面走一走了。 思量着身旁没有和自己一起 略 月夜 趣的人, 候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 被 到黄州的好朋友-- 民。 于是到承天寺去找 民, 而 民也 没 有睡 ,两个人一起在庭院中漫步,欣 着月下美景。本文只用 85 字,就交代了 、地点、夜游起因及同游人,抒 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言 而意明

文档评论(0)

187****5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