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创新是永恒主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继承和创新是永恒主题 书法二字拆开来读,一个是书,一个是法。书是书本、书籍、知识的标志。法是法规、法则、方法的总和。也就是说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不求学习,不求上进何谈书,不讲法规的规律性,不讲法则的准确性,没有方法的技巧性何谈法,所以说书法二字连在一起不是写字,而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就要求从事者特别是从事书法者必须走好第一步,把字写好,把每个学习阶段的书本知识学好,才是学习书法的起步阶段。 从我记事起,回想至今已四十九年,那年我八岁,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将要过年了,我的父亲正在写自家的春联,我就在边上,裁了几块小方块红纸,拿上毛笔,蘸上墨汁, 在每块小方块纸上,分别写上了“福” 、“禄”、“寿”、“禧”、“米”、“粮”、“乙”、“酉”等,其实在当时这几个字我是不 认识的,是父亲手上拿着用牛皮纸包着的一本实用春联书上的字,他用手指着、读着、说着让我看着写下来,然后分别贴在了盛粮食的小缸和瓦罐上,红红的纸,歪歪扭扭的字倒也显出了一些过年的喜庆,这就是我记忆最早学习书法的第 一步吧。因为那时我既认不得几个字, 也谈不上有什么知识,更谈不上有什么书法的方法和技巧。现在回想起来那可能就是我小时候对书法兴趣的初次展示和尝试。也就是从那时 1 起,我就喜欢上了毛笔字,开始练字了。 另一个记忆是我十岁那年,背着书包下学,路过宜洛矿和沈屯必经过的一座名叫利济渠的桥。当时桥上的工人正在施工,焊工正在焊接桥两边的护栏,护栏上边焊接的有五角星、菱形图案,其中有一个领班模样的人说,栏杆上端的正中间画个和平鸽图案更有意义,于是两三个工人就在铁板上画开了,但怎么画都不满意。我当时就在旁边观看,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说让我来试试,三位工人扭头用惊讶的眼神看着我,其中一位笑着说,你来试试,于是就把粉笔递给了我,我当即就在铁板上画上了一只飞翔式的和平鸽。三位工人看后,大吃一惊,非常满意,当即决定使用,焊在了桥栏杆的上端中间,当时在家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以上两个儿时的记忆,我想就是我天生喜欢艺术,喜欢书法绘画的渊源。后来在初中、高中,我一直担任学校美术组的副组长。在文化大革命特殊时期,我抄写大字报,刷写 大标语, 画版面、 插图、刊头、题字是对我最有影响的六年。 这六年间,我写过的大字报白纸、用过的墨汁可谓最多,在当时学校也算是赫赫有名的小书法家,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影响。直到十八岁高中毕业,我想我所写过的字和学画过的画也称不上是什么书法和绘画作品,只能认为是写字,因为还根本无从谈起什么是书法。虽然那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书法的含义和技巧,还不能真正掌握书法的规律和方法,可我 2 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对知识的极大渴望, 对艺术的强烈追求,使我从儿时开始至今也未曾改变过。随着知识的提高,社会 阅历的丰富和我对书法实践的感悟,升华了我的书法技法、 内涵、精神和骨秀。 决心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书法艺术。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在学习上、求知上、书法上,所下的功夫可能要比常人多的 多,因为我把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和总结感悟上,所以现在的我对书法的理解较早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认知。书法不是单一的写字,也不是单一的获奖,更不是谋求某种社会职务的途径,而是一种终生的追求。由写字到书法艺术,它是一条长河,奔流不息,时而激起浪花,时而波涛汹涌,时而趋于平和,最终归于大海。在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几年里,除了在村里从事一些有关书写文字、出黑板报或在墙壁上刷写巨幅标语外,所有闲暇的时间我都在废寝忘食地练习书法。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没有什么大的房间,没有什么像样的书案和宣纸等。我就在旧报纸上蘸淡墨反复地书写,直至把报纸写成全黑。这样几年下来,写黑的报纸摞起来也有两米来高,这也是学习书法基本功的必然步骤。我啃过的古人名帖还算颇丰,逐渐从中悟出了古代先哲们他们的书法作品之所以千年不朽,贵在他们的书法精髓、书法精神给后人的启迪。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书法生涯也从写字阶段转型到了书法阶段。 3 1981 年我发明了竹笔, 1985 年我调任城关镇任文化站 站长,这段时间是我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一个重要阶段。 我在研究毛笔书法的同时,向社会推出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 过的一套系统完整的竹笔书法实践和理论。从此社会上就有 了沈安良的竹笔书法艺术。沈安良和他的竹笔书法艺术在华 夏大地、大江南北如同大地飞歌一样,迅速被社会所知,沈 安良的名字和竹笔作品不断出现在报端、杂志、电视、广播 之中。 1992 年 8 月,我应解放军报社一位编辑的邀请,进京 接受详细采访和安排的竹笔书法表演,产生重大影响。同年 10 月在北京京宾饭店召开了 “沈安良竹笔书法艺术研讨会” , 这次研讨会近二十家主流媒体给予了报道,研讨会现场有全 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题写的“天下第一竹笔” ,书坛泰斗

文档评论(0)

zdq00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